岭南温病学说形成和研究现状

被引:6
作者
彭胜权
机构
[1] 第一附属医院四内科
关键词
温病学说/历史; 岭南; 综述,指导性;
D O I
10.13359/j.cnki.gzxbtcm.1993.04.015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岭南地区因其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的特殊性,饮食和生活习惯的差异性,人群体质对疾病的反应性与其他地区也有所不同。因此岭南温病的发病、证候表现与防治方法亦有其特色和经验。总结与研究岭南温病学说,不但有力地说明温病具有地域性特点,而且有利揭示温病的本质。岭南温病的防治措施,对该地区及地理气候环境类同的国家和地区均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岭南温病学说产生的理论基础源于《黄帝内经》,历代医家基于其因时、固地、因人制宜思想,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述,为岭南温病学术体系的形成作出了很欠贡献。1978年以来,对岭南温病历代著作、医案医话、临床经验进行了系统的资料整理,总结出了岭南常见温病,发病季节、内外病因、诊治方法以及药物运用等特点,对继承与发扬温病学说很有启发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230 / 232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温病湿热证病理造型及实验研究 [J].
王新华 ;
刘仕昌 ;
彭胜权 ;
陆乃器 .
广州中医学院学报, 1990, (03) :182-186
[2]   岭南温病学发展概况 [J].
王新华 ;
刘仕昌 .
新中医, 1988, (03) :51-53
[3]   近年广东温病特点初探 [J].
林培政 ;
刘仕昌 ;
彭胜权 ;
陆乃器 .
广州中医学院学报, 1987, (04) :6-11
[4]   何梦瑶生平及著作考 [J].
刘小斌 .
新中医, 1987, (01) :53+52-53
[5]   108例温病患者舌面pH值观察分析 [J].
史志云 .
广州中医学院学报, 1986, (04) :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