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非法使用公民个人信息行为的入罪

被引:56
作者
刘仁文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关键词
公民个人信息; 非法使用; 入罪必要性; 入罪路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4.3 [分则];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非法使用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具有严重的法益侵害性,相较于非法获取、出售及提供公民个人信息行为而言,其所造成的法益侵害具有直接性和精准性,危害更甚;非法使用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具有独立性,无法通过解释的方法将其纳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中;同时,囿于保护法益的不同,非法使用公民个人信息行为也无法被刑法中的其他罪名所涵盖。将非法使用公民个人信息行为入罪,既能与民法、行政法等前置法规保持一致,从而实现法秩序的统一,又能更加周延地保护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法益,弥补先前的漏洞。而且,域外和我国港台地区的立法也支持将非法使用公民个人信息行为入罪。从实然上看,非法使用公民个人信息行为的入罪路径具有司法解释和刑法修正案两种,但从应然看,为维护罪刑法定原则,以刑法修正案的方式来实现非法使用公民个人信息行为的入罪更为妥当。
引用
收藏
页码:118 / 12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内涵、外延与基准:公民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 [J].
贾元 ;
刘仁文 .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19, 31 (01) :36-43
[2]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中的“外围”立法与解释进路 [J].
陈文昊 .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30 (03) :36-43
[5]   篡改他人高考志愿的罪名适用 [J].
张亢 .
人民司法(应用), 2017, (13) :63-66
[6]   法秩序统一性视野下违法判断的相对性 [J].
王昭武 .
中外法学, 2015, 27 (01) :170-197
[7]   侵犯商业秘密罪疑难问题研究 [J].
周光权 .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 (05) :62-68
[8]  
网络犯罪二十讲[M]. 法律出版社 , 喻海松, 2018
[9]  
法律科学的悖论[M]. 中国法制出版社 , (美)本杰明·N.卡多佐(BenjaminNathanCardozo)著, 2002
[10]  
18 U.S.C § 1028 (a)7, (b)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