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 条
白令海夏季浮游细菌和原生动物生物量及分布特征
被引:9
作者:
何剑锋
陈波
曾胤新
KANGS-H
王桂忠
机构:
[1] 厦门大学海洋系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3] 韩国极地研究所
[4] 厦门大学海洋系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福建厦门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5] 国家海洋局极地科学重点实验室
[6] 上海
[7] 韩国海洋研究与发展研究所
[8] 汉城
[9] 福建厦门
来源:
关键词:
浮游细菌;
原生动物;
生物量;
分布;
白令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58.1 [动物生态学];
Q938.1 [微生物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1999年7月21日至8月1日在我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期间,考察了白令海中部的浮游细菌和原生动物,分析了其丰度、分布、生物量及其生态作用,结果显示,浮游细菌表层生物量为1.5~20.2μg/dm3,平均为浮游植物生物量的30%,100m以上水柱柱总生物量(720~3123mg/m2)平均为浮游植物柱总生物量的67%,因而是白令海夏季与浮游植物处同等量级的优势类群;原生动物表层生物量为1.2~27.4μg/dm3,100m以上水柱柱总生物量为189~1698mg/m2,平均为浮游植物柱总生物量的21%,其中粒径小于5,5~20μm和大于20μm的原生动物分别占其柱总生物量的13%,47%和40%;作为主要类群的异养腰鞭毛虫占原生动物柱总生物量的39%.浮游细菌和原生动物生物量的总体分布趋势从西部向东北和东部递减、从表层向深层衰减,20~25m水层温跃层和表层海流的存在对这一分布特性可能有较大的影响.原生动物受潜在的大、中型浮游动物捕食压力的制约,维持了一个相对较低的生物量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微食物环(microbial foodloop)在该海域夏季生态系统营养中的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27 / 134
页数:8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