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映象》的“原生态”悖论

被引:6
作者
刘晓真
机构
关键词
《云南映象》; 歌舞; 民族; 权利主体; 杨丽萍; 花腰彝; 舞台;
D O I
10.16364/j.cnki.cn11-4907/j.2004.06.005
中图分类号
J705 [舞蹈评论、欣赏];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杨丽萍在《云南映象》里为自己营造了一个巨大的抒情仪式,彝、苗、藏、傣、白、佤、哈尼等民族土风舞的出席无非让她的情愫有了一个可以回归的乡土背景。在作品诗化的结构中,我们分明可以看到她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雀之灵》、《火》、《两棵树》、《雨丝》等代表作品的变形隐现,其作为一个舞者的生命体验和艺术感召力让整台土风歌舞笼罩上了浓烈的个人色彩。其实,杨丽萍作为编导和主演的出场正预设了一个悬吊观众胃口的前提,使《云南映象》在市场运作的过程中获得非它莫属的先天优势,继而以歌舞集的“原生态”名义博得一种艺术甚至是人文精神上的肯定。
引用
收藏
页码:14 / 15
页数:2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