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对脑白质疏松轻度认知障碍功能磁共振的影响

被引:25
作者
侯小兵 [1 ]
张允岭 [2 ]
刘明 [2 ]
周丽 [2 ]
机构
[1]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2]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关键词
中医内科学; 针刺; 轻度认知障碍; 功能磁共振;
D O I
10.13935/j.cnki.sjzx.2010.02.009
中图分类号
R246 [针灸疗法临床应用];
学科分类号
100512 ;
摘要
目的观察针刺前后脑白质疏松轻度认知障碍的脑功能磁共振变化,探索针刺干预轻度认知障碍的作用机理和疗效的客观化标准。方法以脑白质疏松轻度认知障碍为研究对象,以功能磁共振为研究手段,参考临床实际情况,长时程针刺干预,通过神经心理学量表评价脑白质疏松轻度认知障碍的临床变化。结果针刺前听觉任务激活的脑区包括颞叶的颞上回(BA22)、颞中回(BA21)、颞极区(BA38),额叶的体感皮层(BA1)和前运动皮层(BA6)。针刺后激活的脑区包括颞叶的颞上回(BA22),额叶的额眶叶(BA11)、额极区(BA10)、额叶被盖。被激活脑区明显少于针刺前被激活区。结论LACI相关的脑功能区涉及到额、颞叶,表现为执行听觉任务时颞叶皮质激活增多,前额叶皮质未激活;长时程针刺后颞叶皮质激活减少,前额叶皮质激活。fMRI可以为轻度认知障碍的诊断、疗效判断以及针刺作用机理研究提供可视化依据。长时程针刺可以作为LACI的有效干预手段之一,能够减少被激活脑区,提高任务刺激加工效率。
引用
收藏
页码:122 / 125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针刺同一经络不同穴位的磁共振脑功能成像对比研究 [J].
吴志远 ;
缪飞 ;
项琼瑶 ;
郝晶 ;
葛林宝 ;
倪根雄 ;
陈克敏 .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8, (02) :101-105
[2]   用fMRI技术探讨针刺百会穴对脑功能的影响 [J].
陈华德 ;
殷光磊 ;
蒋飚 ;
何伟良 .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6, (06) :656-659
[3]   电针足三里穴后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显示不同脑区的激活变化 [J].
付平 ;
贾建平 ;
徐敏 ;
王敏 .
中国临床康复, 2005, (16) :92-93+270
[4]   针刺足三里穴磁共振功能成像的初步探讨 [J].
肖叶玉 ;
吴仁华 ;
裴仁全 ;
林锐 ;
饶海冰 .
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4, (02) :106-108
[5]   针刺足三里穴PET和fMRI脑功能成像的初步探讨 [J].
尹岭 ;
金香兰 ;
石现 ;
田嘉禾 ;
马林 ;
尹大一 ;
曾海宁 .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2, (09) :14-15
[6]   人脑对不同频率穴位电刺激反应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J].
金真 ;
张蔚婷 ;
罗非 ;
张奎伶 ;
张磊 ;
曾亚伟 ;
韩济生 .
生理学报, 2001, (04) :275-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