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食品欺诈的国内外比较研究进展

被引:20
作者
唐晓纯
李笑曼
张冰妍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关键词
食品安全; 食品欺诈; 食品真实性; 社会共治; 惩罚性赔偿制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2.16 [文教、卫生管理法令]; TS201.6 [食品安全与卫生];
学科分类号
030103 ; 100403 ;
摘要
2013年初发生的"马肉风波"震惊欧洲各国的同时,也使食品的"真实性"和"安全性"问题再次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中国目前正处于食品安全与食品欺诈事件时有发生的混乱局面,食品欺诈事件又大多是"安全性"问题,尤其是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问题,加大了食品安全的治理难度。本文通过梳理近年来国内发生的食品安全以及食品欺诈事件,在比较国内外食品欺诈事件性质差异的基础上,通过对发达国家应对食品欺诈事件的策略分析,以及重典法治的历史经验,提出了5点思考与建议。期望加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第三方力量,继续保持严打违法添加的高压态势,加大对食品欺诈行为的惩罚力度,使我国食品欺诈的"安全性"问题尽快得到改善,从而降低食品安全问题的严重程度,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心。
引用
收藏
页码:221 / 22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2011年欧盟RASFF通报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分析 [J].
梁成彪 ;
杨林 ;
闫庆博 ;
王爱民 .
科技资讯, 2012, (27) :233-233
[2]   欧盟RASFF系统食品风险预警的数据分析研究 [J].
唐晓纯 ;
许建军 ;
瞿晗屹 ;
张慧媛 ;
胡悦 .
食品科学, 2012, 33 (05) :285-292
[4]   食品欺诈呼吁第三方社会监管 [J].
郑风田 .
中国畜牧业, 2011, (17) :40-40
[5]   公共健康、产业发展与国家战略——美国进步时代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J].
刘鹏 .
中国软科学, 2009, (08) :61-68
[6]   我国市场中的造假现状及政府管制分析 [J].
程启智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03, (04) :28-32
[7]   假冒伪劣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J].
李萍 ;
阮平南 .
商业研究, 2003, (05) :8-10
[8]   从信息经济学看当前假冒伪劣现象 [J].
周黎安 ;
崔兆鸣 ;
周为 ;
崔为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 (03) :29-35
[9]   论假冒伪劣产品的成因及其治理 [J].
张理智 .
经济研究, 1994, (01) :51-57
[10]   假冒伪劣商品的市场成因及治理对策 [J].
孙国正 .
安徽大学学报, 1992, (03) :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