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生境评价

被引:185
作者
欧阳志云
刘建国
肖寒
谭迎春
张和民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3] 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研究中心
关键词
生境评价; 大熊猫; 地理信息系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142 [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的关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生物的生境是指生物生活繁衍的场所 ,由生物与非生物环境构成。近几个世纪以来 ,物种绝灭的速度加快 ,生物多样性丧失最重要的原因是生物生境的人为破坏。对保护生物的生境评价 ,是分析这些物种种群减少、濒危原因的重要手段 ,还能为制定合理的保护对策提供依据。根据大熊猫生境分布特点提出了大熊猫生境结构理论模型 ,将影响卧龙大熊猫生境质量的因素分为物理环境因素、生物环境因素和人类活动因素 ,探讨了生境评价的程序与卧龙大熊猫生境评价准则 ,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与空间模拟方法分析了卧龙大熊猫生境质量。在人类活动影响下 ,卧龙自然保护区内适宜大熊猫生存的生境面积有 5 75 97.3 hm2 ,其中最适生境面积为 62 5 6.1 hm2 ,主要分布在海拔 2 3 0 0~ 2 80 0 m的平缓山坡与台地
引用
收藏
页码:1869 / 187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 [1] 卧龙大熊猫生境的群落结构研究
    欧阳志云
    刘建国
    张和民
    [J]. 生态学报, 2000, (03) : 458 - 462
  • [2] 生态位适宜度模型及其在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
    欧阳志云,王如松,符贵南
    [J]. 生态学报, 1996, (02)
  • [3] 卧龙地貌的特征和大熊猫
    刘淑珍
    郑远昌
    [J]. 野生动物 , 1984, (04) : 6 - 7+5
  • [4] 竹子与大熊猫的营养
    唐稚英
    陈凤英
    孙中武
    韩颖
    苏含英
    [J]. 野生动物, 1983, (05) : 1 - 4
  • [5] 大熊猫的食性研究
    胡锦矗
    [J]. 南充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1, (03) : 17 - 22
  • [6] 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动物生态生物学研究
    胡锦矗
    邓其祥
    余志伟
    周守德
    田致祥
    [J]. 南充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0, (02) : 1 - 39+125
  • [7] 四川竹类植物志[M]. 中国林业出版社 , 易同培编著, 1997
  • [8] 卧龙大熊猫生态环境的竹子与森林动态演替[M]. 中国林业出版社 , 秦自生等著, 1993
  • [9] 卧龙自然保护区动植物资源及保护[M].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 卧龙自然保护区,四川师范学院编, 1992
  • [10] 秦岭大熊猫的自然庇护所[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潘文石等著, 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