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距离煤层重复采动覆岩裂隙形态及其演化规律实验研究

被引:59
作者
李树刚
丁洋
安朝峰
李昊天
蔚晓雯
机构
[1] 西安科技大学能源学院
关键词
重复采动; 椭抛带; 裂隙演化; 碎胀系数;
D O I
10.13545/j.cnki.jmse.2016.05.022
中图分类号
TD325 [岩层移动]; TD712 [矿井瓦斯];
学科分类号
0819 ; 081903 ;
摘要
采用物理相似模拟实验及理论分析,研究单层开采和重复采动条件下覆岩移动、裂隙分布与演化规律、支承压力分布特征及采动裂隙椭抛带形态。研究结果表明,上覆岩层在重复采动条件下,形成破断裂隙和离层裂隙,两者联通后在空间形成不同于单层煤开采的覆岩裂隙椭抛带展布;下层煤回采期间,随工作面的推进,工作面附近的应力峰值与煤壁距离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在重复采动双重卸压条件下,覆岩裂隙经历了产生、扩张、压实、再扩张、再压实等5个动态变化阶段。最后在实验分析基础上,建立近距离煤层重复采动裂隙椭抛带的空间分布数学模型。
引用
收藏
页码:904 / 91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覆岩采动裂隙带动态演化模型的实验分析 [J].
林海飞 ;
李树刚 ;
成连华 ;
王红胜 .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2011, 28 (02) :298-303
[2]   采动裂隙分布及其演化特征的采厚效应 [J].
杨科 ;
谢广祥 .
煤炭学报, 2008, (10) :1092-1096
[3]   低透高瓦斯煤层群安全开采关键技术研究 [J].
袁亮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8, (07) :1370-1379
[4]   采场覆岩裂隙特征研究及在瓦斯抽放中应用 [J].
刘泽功 ;
袁亮 ;
戴广龙 ;
石必明 ;
卢平 ;
涂敏 ;
蔡峰 .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4) :10-15
[5]   综放开采覆岩离层裂隙变化及空隙渗流特性研究 [J].
李树刚 ;
钱鸣高 ;
石平五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0, (05) :604-607
[6]   覆岩采动裂隙椭抛带动态分布特征研究 [J].
李树刚 ;
石平五 ;
钱鸣高 .
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 1999, (Z1) :44-46
[7]   覆岩采动裂隙分布的“O”形圈特征研究 [J].
钱鸣高 ;
许家林 .
煤炭学报, 1998, (05) :20-23
[8]   覆岩采动裂隙分布特征的研究 [J].
许家林 ;
钱鸣高 .
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 1997, (Z1)
[9]   岩层控制中的关键层理论研究 [J].
钱鸣高 ;
缪协兴 ;
许家林 .
煤炭学报, 1996, (03) :2-7
[10]   大面积采场引起的采动影响及其时空分布规律 [J].
刘天泉 .
矿山测量, 1981, (01) :7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