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4 条
北川河流域退耕还林不同配置模式的水文效应
被引:11
作者:

高国雄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环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环学院

李文忠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市水务局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环学院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史常青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环学院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环学院
[2] 北京市水务局
[3]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来源:
关键词:
水文效应;
退耕还林;
配置模式;
北川河流域;
D O I:
10.13870/j.cnki.stbcxb.2006.04.003
中图分类号:
S715 [森林水文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青海大通北川河流域山地退耕还林不同配置模式的水文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配置模式植冠层截留量、枯枝落叶层的容水量、土壤总持水量随着林分植冠层生物量和枯枝落叶层现存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同时,在林分总蓄水量中,土壤持水量所占比值较大(>97%),而土壤稳渗速率随着土壤总孔隙度的增大而增大。其中:(1)在浅山区,植冠层截留量和枯枝落叶层的容水量以模式D(中国沙棘)最大,分别为1.43 mm,1.87mm;土壤持水量和林分总蓄水量以模式C(青杨+枸杞)最大,分别为327.88 mm,329.07 mm,稳渗速率则以模式A(川赤芍)最大,为4.8 mm/m in。(2)在脑山区,植冠层截留量、枯枝落叶层容水量、土壤总持水量、林分总蓄水量和稳渗速率均以模式F(青海云杉)最大,依次为2.37 mm,6.24 mm,323.3 mm,331.91 mm,6.8 mm/m in。
引用
收藏
页码:11 / 15+27
+2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 [1] 黄土高原地区退耕还林(草)政策的持续性分析[J]. 水土保持学报, 2005, (02) : 41 - 44董世魁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熊敏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刘晓骢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
- [2] 退耕地青海云杉人工林土壤抗冲性试验研究[J]. 水土保持学报 , 2004, (06) : 6 - 10胡建忠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周心澄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李文忠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张春霞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不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3] 塔里木河中下游退耕还林还草综合生态效益评价研究[J]. 水土保持学报 , 2004, (05) : 80 - 83古丽努尔·沙布尔哈孜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尹林克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热合木都拉·阿地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不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 [4]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土壤保持效益及其生态经济价值评估——以固原市原州区为例[J]. 水土保持学报 , 2004, (01) : 161 - 163+167李蕾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系刘黎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系谢花林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系不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系
- [5] 退耕还林还草下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初探[J]. 水土保持学报 , 2004, (01) : 134 - 137王继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卢宗凡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权松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不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 [6] 杉木拟赤杨混交林土壤肥力性状研究[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03, (04) : 599 - 603高培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陈礼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李庆荣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吴大忠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 [7] 黑龙江省农田土壤蓄水量盈亏状况的垂直变化规律研究[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2, (02) : 147 - 151赵秀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黑龙江省气象网络中心邹立尧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黑龙江省气象网络中心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罗盛国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黑龙江省气象网络中心
- [8] 沿海丘陵巨尾桉人工林水源涵养功能研究[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0, (02) : 220 - 224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洪长福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福建林学院资源环境系!福建南平姚庆端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福建林学院资源环境系!福建南平
- [9] 我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类型降水截留规律的数量分析[J]. 林业科学, 1995, (04) : 289 - 298温远光,刘世荣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广西农业大学林学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研究所
- [10] 森林植被垂直截留作用与水土保持[J]. 水土保持研究, 1994, (03) : 8 - 13刘向东,吴钦孝,赵鸿雁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