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 条
毛竹基腐病菌(Arthrinium phaeospermum)的研究
被引:6
作者:
夏黎明,张素轩,黄建河
机构:
[1] 南京林业大学
[2] 福建省林业厅
来源:
关键词:
毛竹;基腐病菌;暗孢节菱孢;孢子萌发方式;生态特性;形态特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95 [竹];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报道毛竹基腐病菌(暗孢节菱孢Arthriniumphaeospermum)的形态特征、孢子萌发方式和主要生态特性。电镜观察结果表明:该菌的基本形态与M.B.Ellis所描述的一致外,还发现了一些未被描述过的孢子类型:(1)长椭圆形—棍棒状的分生孢子;(2)向顶性陆续形成的分生孢子链;(3)间生和顶生的厚垣孢子。孢子萌发试验结果表明:该菌的分生孢子有两种萌发方式:一种是产生芽管,另一种是产生泡囊,囊中含有多个无色球状或椭圆形的孢子。适合孢子萌发的温度为24℃~32℃,而以28℃为最佳;合适的酸度为pH5~7,而以pH6为最好;在孢子悬浮液内加4.5%葡萄糖可显著提高孢子萌发率。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4℃~28℃;最适酸度为pH6。
引用
收藏
页数:6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