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因素对农牧交错带农牧业生态环境的影响

被引:2
作者
其其格
海春兴
机构
[1] 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人口因素; 农牧交错带; 生态环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81 [农业生态学]; X24 [人类、资源、能源与环境的关系];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1204 ;
摘要
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人口因素对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口的增加、减少及人口素质的变化会影响农牧交错带的生产环境,人口增加、人口素质低在很大程度上使农牧业生态环境退化,人口减少及人口素质的提高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在农牧业生产过程中,应遵循自然规律,制订符合当地农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积极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使农牧业生产持续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228 / 231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系统的独特性及其治理开发的生态学原则 [J].
程序 .
应用生态学报, 2002, (11) :1503-1506
[2]   农牧交错带生态系统结构变化及其对系统退化的影响 [J].
潘志华 ;
安萍莉 ;
郑大玮 ;
妥德宝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2, (05) :50-53
[3]   实施“进退还”战略兴旗富民见成效 [J].
刘永跃 .
农业科技通讯, 2002, (08) :5-6
[4]   内蒙古扎鲁特旗土地利用方式及强度对草原群落的影响 [J].
康慕谊 ;
刘肖骢 ;
董世魁 ;
熊惠波 ;
刘硕 .
地球科学进展, 2002, (02) :229-234
[5]   NECT上农牧交错区耕地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J].
石瑞香 ;
康慕谊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5) :700-705
[6]   河西走廊内陆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历史变迁 [J].
吴晓军 .
兰州大学学报 , 2000, (04) :46-49
[8]   北方农牧交错带人口承载能力胁迫研究 [J].
毛留喜 ;
张建新 ;
程序 ;
王利文 ;
刘国彬 .
农业环境保护, 2000, (03) :137-140
[9]   生态脆弱带波动性、人口压力、脆弱度之间的关系 [J].
孙武 ;
侯玉 ;
张勃 .
生态学报, 2000, (03) :369-373
[10]   基于遥感的呼伦贝尔盟农牧业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地区农业持续发展影响的研究 [J].
王秀兰 .
地理科学进展, 1999, (04) :322-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