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隐私权概念的界定

被引:5
作者
杜红原
机构
[1] 中山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隐私权; 隐私的价值; “合理的隐私期待”标准;
D O I
10.14137/j.cnki.issn1003-5281.2014.06.021
中图分类号
D92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隐私权保护的首要问题是隐私权概念的界定。合理地界定隐私权的概念,对立法、司法及公共政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我国既有的几种隐私权概念均无法充分、全面地体现隐私权的主观性、克减性和发展性。通过对隐私权的价值及性质的分析,在借鉴美国隐私法上的"合理隐私期待"标准的基础上,重新界定了隐私权的概念。
引用
收藏
页码:105 / 10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PRIVACY AND THE LIMITS OF LAW [J].
GAVISON, R .
YALE LAW JOURNAL, 1980, 89 (03) :421-471
[2]  
无形人格侵权责任研究.[M].张民安;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3]  
侵扰他人安宁的隐私侵权.[M].张民安; 宋志斌; 主编.中山大学出版社.2012,
[4]  
中国侵权责任法教程.[M].江平; 费安玲; 主编.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
[5]  
隐私权的法律保护.[M].张新宝著;.群众出版社.2004,
[6]   精神障碍患者隐私权探析 [J].
费安玲 .
法学论坛, 2014, 29 (01) :20-25
[7]   隐私权的中国命运——司法判例和法律文化的分析 [J].
张礼洪 .
法学论坛, 2014, 29 (01) :11-19
[8]   论安宁生活权 [J].
刘保玉 ;
周玉辉 .
当代法学, 2013, 27 (02) :49-56
[9]   我国公共场所图像监视法律治理路径分析 [J].
刘建军 .
政法论丛, 2012, (01) :86-94
[10]   隐私权概念的再界定 [J].
王利明 .
法学家, 2012, (01) :108-12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