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地流转对洞庭湖区水稻产量与氮素污染的影响

被引:5
作者
袁承程
刘黎明
任国平
付永虎
殷冠羿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氮素; 作物; 种植; 农地流转; 水稻; ABM; SFA;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71 [农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F321.1 [土地问题]; F326.11 [粮食作物];
学科分类号
082803 ; 1204 ; 120405 ;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该文通过构建ABM(agent-based model)与SFA(substance flow analysis)的耦合模型,模拟农地流转对水稻种植与氮素环境效应的影响,为决策者权衡粮食生产与环境风险两者之间的关系,制定合理的调控政策提供参考依据,并以洞庭湖双季水稻种植区大栗港镇为案例,对该耦合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农地的流转,耕地逐渐向规模种植农户转移,提高了双季稻种植比例和区域水稻总产量;2)因农地流转所致的作物种植制度的变化,导致氮素通过挥发、反硝化、径流以及淋失方式损失的环境输出量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趋势,分别从2000年的286.5、77.3、46.4和100.0 t减少到2003年的252.2、67.0、40.4和86.5 t,再增加到2014年的324.03、82.6、49.4和107.2 t,此外,氨挥发是此区域氮素损失最主要的途径,而氮淋失是南方水稻田氮素进入水体中最主要的方式;3)随农地流转,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面积的扩大,在耕地地力等级较好的区域,其氮淋失量与氮盈余增长放缓,反而在耕地地力等级较差的区域,其氮淋失量与氮盈余量增加明显。
引用
收藏
页码:182 / 19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3 条
[1]  
基于粮食安全和环境风险控制目标的可持续农业土地利用模式研究.[D].起晓星.中国农业大学.2015, 07
[2]  
基于农户决策的农业土地系统变化模型研究.[D].余强毅.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 12
[3]   基于产权视角的快速城镇化地区农村土地流转模式及其效益研究——以湖北省熊口镇为例 [J].
郝丽丽 ;
吴箐 ;
王昭 ;
王伟 .
地理科学进展, 2015, 34 (01) :55-63
[4]   基于农地流转的农户规模经营绩效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以新疆玛纳斯县为例 [J].
孙屹 ;
杨俊孝 ;
王岩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4, 35 (04) :26-33
[5]   湖南典型双季稻田氨挥发对施氮量的响应研究 [J].
朱坚 ;
石丽红 ;
田发祥 ;
霍莲杰 ;
纪雄辉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3, 19 (05) :1129-1138
[6]   农户土地利用决策行为的多智能体模拟方法 [J].
常笑 ;
刘黎明 ;
刘朝旭 ;
陈伟强 .
农业工程学报, 2013, 29 (14) :227-237
[8]   Agent农业土地变化模型研究进展 [J].
余强毅 ;
吴文斌 ;
杨鹏 ;
唐华俊 ;
周清波 ;
陈仲新 .
生态学报, 2013, 33 (06) :1690-1700
[9]   不同土地规模农户经营行为及其经济效益的比较研究——以长江流域稻农调查数据为例 [J].
王建军 ;
陈培勇 ;
陈风波 .
调研世界, 2012, (05) :34-37
[10]   长期不同施肥下太湖地区稻田净温室效应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的变化 [J].
刘晓雨 ;
李志鹏 ;
潘根兴 ;
李恋卿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1, 30 (09) :1783-1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