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辽盆地北部深层含气系统演化及对天然气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作用

被引:12
作者
付广
康德江
机构
[1] 大庆石油学院
关键词
含气系统; 演化; 天然气; 聚集; 分布; 松辽盆地北部;
D O I
10.13673/j.cnki.cn37-1359/te.2006.02.010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盖层、源岩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将松辽盆地北部深层划分为沙河子组、营城组—登二段和登二段—泉一、泉二段及沙河子组、营城组—泉一、泉二段3个含气系统。由气源岩排气史和盖层封闭性形成史研究得知,沙河子组、营城组—登二段含气系统开始形成于登三段沉积末期,而登二段—泉一、泉二段和沙河子组、营城组—泉一、泉二段2个含气系统均开始形成于泉一、泉二段沉积末期。由断层活动史研究表明,松辽盆地北部深层3个含气系统在泉头组沉积末期—青山口组沉积时期、嫩江组沉积末期、明水组沉积末期和下第三系沉积末期均发生上扩和下延,使其天然气运聚成藏的空间范围增大,造成天然气运聚出现“多源一层”和“一源多层”的分布模式,不同地质时期出现不同的天然气成藏范围和类型。
引用
收藏
页码:30 / 34+105 +10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徐家围子地区深层运移输导系统及对天然气成藏与分布的控制 [J].
付广 ;
孟庆芬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4, (02) :18-20+24
[2]   松辽盆地北部中浅层含油气系统与油气的关系 [J].
付广 ;
付晓飞 ;
刘安英 .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2001, (06) :1-5+5
[3]   松辽盆地北部天然气成藏与分布的主控因素 [J].
付广 ;
杨勉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1, (06) :28-31+3
[4]   大庆长垣以东地区扶余致密油层成藏系统的划分与评价 [J].
付广 ;
姜振学 ;
张云峰 .
特种油气藏, 1998, (02) :14-19
[5]   对延吉盆地东部含气区的预测 [J].
傅广 ;
姜振学 ;
王青海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1997, (01) :12-16+75
[6]   成油系统概念在中国的提出及其应用 [J].
胡朝元 ;
廖曦 .
石油学报, 1996, (01) :10-16
[7]   三肇地区扶余油层油气运移形式及供油气单元特征 [J].
姜振学,付广 .
天然气工业, 1994, (06) :24-2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