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西南天山超高压榴辉岩、蓝片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25
作者
艾永亮 [1 ]
张立飞 [1 ]
李旭平 [2 ]
曲军峰 [1 ]
机构
[1] 北京大学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2]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关键词
西南天山; 高压-超高压变质带; 俯冲增生杂岩;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3 [变质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新疆西南天山高压-超高压(HP-UHP)变质带为—NEE-SWW向延伸的古俯冲增生杂岩体,其4个岩石组合对应于两个不同的构造环境。榴辉岩组合Ecl为变碱性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与洋岛玄武岩(OIB)一致;Ec2微量元素成分特征类似富集型大洋中脊玄武岩(EMORB);蓝片岩组合Bsl微量元素则显示NMORB特征,上述组合应形成于海山环境。岩石中普遍发育的碳酸盐矿物以及绿辉石石英岩条纹/团块应源于上叠在玄武岩质海山之上的沉积物。Bs2则显示CAB地球化学特征。海山及其携带的远洋沉积物倾没于俯冲带内,在此过程中侵蚀并裹挟发育于活动大陆边缘的CAB物质或其再沉积产物和海沟沉积物,一起遭受高压至超高压变质作用后折返。各岩石组合空间上的交叠并置显示昭苏高压-超高压变质带是在洋壳俯冲过程中,海山玄武岩、火山弧玄武岩、深海和海沟沉积物经构造混杂交叠形成的俯冲增生杂岩体。
引用
收藏
页码:1346 / 1356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5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