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势与国际秩序:冷战后时代的思索

被引:19
作者
王义桅
倪世雄
机构
[1] 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
[2]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
关键词
均势; 国际秩序; 冷战后时代;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815 [国际问题];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均势有三种涵义 :均势状态 (均势体系 )、均势策略 (均势术 )、均势观念 ,分别对应存在、手段、目的三层次。作为对国际秩序的描述主要取其体系与观念内涵。均势体系自 1713年乌得勒支和约起一直成为欧洲国际秩序的代名词 ,直至一战后威尔逊总统首次否认秘密结盟与均势原则而代之以法治与自决原则 ,均势观念才有所动摇。国联进一步将建立传统大国均势改为殖民国间的均势体系。二战后 ,联合国仍沿用大国协调原则。冷战期间 ,传统大国均势发展成为现代超级大国间的恐怖均衡。冷战结束以后 ,国际社会面临着一种现代与后现代并存的双重结构 ,前者仍以传统主权国家体系为特征 ,地区均势仍然是维系局部秩序的基础 ;后者以某种超国家体系为表征 ,其体系基础如果仍以均势来表述的话 ,便是“大均势”。
引用
收藏
页码:15 / 2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从霸权稳定论到单极稳定论——冷战后新现实主义的回归 [J].
王义桅 ;
唐小松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0, (09) :14-19
[2]   霸权均势:冷战后美国的战略选择 [J].
倪世雄 ;
王义桅 .
美国研究, 2000, (01) :7-23+3
[3]  
冷战后国际关系理论的变化与发展[M].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日)星野昭吉, 1999
[4]  
大外交[M]. - 海南出版社 , (美)亨利·基辛格著, 1998
[5]  
世界系统[M]. - 经济日报出版社 , (日)田中明彦著,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