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沈阳市居民死亡原因及潜在寿命损失分析

被引:16
作者
张吉慧
林刚
祝军
朗爽
张守平
韩松
王恩玲
叶国玲
郭炳红
周姝
郭明武
机构
[1] 沈阳市卫生防疫站
[2] 沈阳医学院预防医学系
[3] 和平区卫生防疫站
[4] 沈河区卫生防疫站
[5] 大东区卫生防疫站
[6] 铁西区卫生防疫站
[7] 皇姑区卫生防疫站
关键词
死因,潜在寿命损失年,寿命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195.3 [寿命的调查与统计];
学科分类号
100401 ;
摘要
对沈阳市居民1997年死因回顾调查资料进行分析,其结果表明:男性的全死因死亡率、潜在寿命损失年(PYLL)均高于女性。男性死亡率死因顺位依次为:循环系、肿瘤、呼吸系、损伤和中毒及消化系疾病;女性死亡率死因顺位依次为:循环系、肿瘤、呼吸系、内分泌及损伤和中毒。与死亡率死因顺位相比,男性损伤和中毒、消化系疾病的PYLL顺位均较之提前一个位次;女性的先天性异常、损伤和中毒则分别提前6个位次和1个位次。该结果提示,循环系、肿瘤和呼吸系疾病仍是沈阳市居民的三大主要死因,但引起“早死”的疾病则是先天性异常、损伤和中毒及消化系疾病
引用
收藏
页码:37 / 38+47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香港主要死因别死亡率的变化趋势与人口老龄化 [J].
林汉生 .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1997, (03) :27-30
[2]   甘肃省居民主要死因潜在减寿年数和减寿率的分析 [J].
李慧,白莉,陈营 .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1995, (05) :205-207+239-240
[3]   人口平均寿命的变化趋势 [J].
梁铭会 .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1993, (03) :135-138
[4]   山东省疾病监测点1981~1987年死因资料的减寿年数分析 [J].
金秀媛 ;
张建国 ;
刘兵 ;
杜伯勤 .
中国卫生统计, 1990, (06) :10-13
[5]  
实用卫生统计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 , 田凤调,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