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邻避冲突:基于事件的分析

被引:231
作者
何艳玲
机构
[1] 中山大学行政管理研究中心
关键词
邻避冲突; 动员能力; 邻避设施; 变电站; 中华人民共和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035 [国家行政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摘要
中国城市社会正面临着两大制度变迁挑战,其一是单位制影响的逐渐弱化,其二是伴随着单位制式微而掀起的社区运动,在这两个向度的影响下,城市公共问题及其引发的冲突也越来越多,比如邻避冲突。论文以美景花园反变电站事件为例,运用"动员能力与反动员能力共时态生产"框架,分析并解释了中国式邻避冲突相区别于其他国家(地区)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表现在:邻避抗议层级螺旋式提升;邻避行动议题难以拓展;邻避冲突双方无法达成妥协。涉及具体利益诉求的邻避冲突的存在是当代中国城市中的常态,因此重要的问题不是有无冲突,而是能否把这些冲突纳入制度化途径,即建构一种基于"制度缓解"的、恰当的邻避冲突解决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102 / 114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集体行动理论化系谱:从社会运动理论到抗争政治理论 [J].
谢岳 ;
曹开雄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17 (03) :13-20
[2]   西方集体行动理论的四种取向 [J].
冯建华 ;
周林刚 .
国外社会科学, 2008, (04) :48-53
[3]   日常生活视野下的业主维权与城市政治 [J].
孟伟 .
理论探讨, 2007, (04) :38-40
[5]   行动力与制度限制:都市运动中的中产阶层 [J].
陈映芳 .
社会学研究, 2006, (04) :1-20+242
[6]   集体行动何以可能?——关于集体行动动力机制的文献综述 [J].
曾鹏 ;
罗观翠 .
开放时代, 2006, (01) :110-123+160
[8]  
社会与政治运动讲义[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赵鼎新著, 2006
[9]  
个体化社会[M]. 上海三联书店 , (美)齐格蒙特·鲍曼(ZygmuntBauman)著, 2002
[10]  
政治人[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美)西摩·马丁·李普塞特(SeymourMartinLipset)著,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