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巴山及其前缘区重磁场特征与地质构造分析

被引:13
作者
吴小羊 [1 ]
刘天佑 [1 ]
尹正武 [2 ]
陈高 [2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武汉
[2] 中国石化勘探南方分公司
基金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关键词
大巴山及前缘区; 重磁场; 城口断裂; 二代小波; 提升算法; 褶皱基底;
D O I
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08.03.018
中图分类号
P318 [地磁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大巴山及其前缘区位于川东北,在区域构造上位于扬子地台北缘,其北、西及东南方向分别与秦岭造山带、龙门山逆冲带及华南褶皱系毗邻,而扬子含油气地块的形成和发展均受到这些构造的影响。本文在分析大巴山及其前缘区与扬子地台、川东北盆地之间的山盆耦合关系的基础上,根据大巴山及其前缘区1:20万重力及航磁异常图,对该区的地质构造提出了新的认识。认为城口断裂并非本区深大断裂,而是切割不深、产状平缓,但推覆距离较大的逆掩大断层;城口弧形断裂前缘的局部重力低可能是推覆作用下老地层掩盖了密度相对较低且厚度较大的新地层所致。文中还采用二代小波多尺度分解对本区的重力异常进行了位场分离,并反演出前寒武褶皱基底面,ChK-ShP-WF一带是前寒武基底凹陷的中心区。
引用
收藏
页码:349 / 354+370+25 +37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中国重力异常的小波变换与多尺度分析 [J].
侯遵泽 ;
杨文采 .
地球物理学报, 1997, (01) :85-95
[2]  
朱夏油气地质理论应用研讨文集[M]. 地质出版社 , 周玉琦主编, 2001
[3]  
秦巴地区地球物理场特征与地壳构造格架关系的研究[M].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周国藩等著, 1992
[4]  
造山带结构与演化的现代理论和研究方法[M].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杨巍然等著, 1991
[5]  
The lifting scheme:a new philosophy in biorthogonal wavelet constructions. Sweldens W. Proc SPIE Wavelet applications in signal and image processingⅢ(C) . 1995
[6]  
The lifting schem:A custom-design con- struction of biorthogonal wavelets. Sweldens W. Applied and Computational Harmonic Analysis . 1996
[7]  
Second generation wavelet transform- based pitch period estimation and voiced/unvoiced de- cision for speech signals. Ercelebi E. Applied Acoustics . 2003
[8]   米仓山推覆构造的结构样式及演化特征 [J].
魏显贵 ;
杜思清 ;
刘援朝 ;
吴德超 .
矿物岩石, 1997, (S1) :117-125
[9]   第二代小波变换及其遥感图象应用 [J].
邓集锋 .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1998, (02) :21-26
[10]   东海及邻区重力异常多尺度分解 [J].
高德章 ;
侯遵泽 ;
唐建 .
地球物理学报, 2000, (06) :842-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