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耕地不同耕作模式下土壤养分流失特征研究

被引:10
作者
辛艳
王瑄
邱野
徐璐
刘宇
机构
[1] 沈阳农业大学水利学院
关键词
天然降雨; 坡耕地; 耕作模式; 氮磷; 养分流失规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7.1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为了确定辽宁省坡耕地在不同耕作模式下土壤养分流失的特征,采用6°坡耕地,选取大豆作为种植作物,在天然降雨条件下,采用顺垄、横垄、免耕、免耕秸秆覆盖等耕作模式进行组合试验,观测分析降雨后氮、磷养分流失的变化特征,并通过回归分析方法说明了降雨对各土壤养分流失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传统耕作顺垄+平翻模式下,氮、磷流失浓度最高,总氮为24.2mg.L-1,总磷为2.013mg.L-1;免耕和免耕秸秆覆盖在顺垄布置下与传统平翻耕作相比,分别减少总氮流失30%和32%,减少总磷流失18%和30%;与顺垄耕作组合模式相比,横垄耕作组合有效地减少径流中的各种养分流失浓度,减少总氮流失35%,减少总磷流失35.4%;硝态氮在横垄+平翻模式下流失量最低,为3.0mg.L-1,铵态氮在横垄+免耕秸秆覆盖模式下流失量最低,为6.8mg.L-1;径流中磷素浓度在0.1~0.6mg.L-1,水体富营养化现象严重;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天然降雨对径流中各养分的流失浓度影响显著。
引用
收藏
页码:346 / 35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小江流域农地水土流失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 [J].
谌芸 ;
何丙辉 ;
赵秀兰 ;
张磊 .
水土保持学报 , 2010, (04) :31-34+43
[2]   坡耕地保护性耕作措施的水土保持效应 [J].
赵雨森 ;
魏永霞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9, 7 (03) :86-90
[3]   水体富营养化及其防治 [J].
刘慧 ;
王春丽 .
应用能源技术, 2006, (05) :24-27
[4]   氮、磷的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治方法 [J].
苑韶峰 ;
吕军 ;
俞劲炎 .
水土保持学报, 2004, (01) :122-125
[5]   农田土壤磷素淋溶及其预测 [J].
吕家珑 .
生态学报, 2003, (12) :2689-2701
[6]   三峡库区坡耕地粮经果复合垄作技术效益评价 [J].
廖晓勇 ;
陈治谏 ;
刘邵权 ;
罗辑 .
水土保持学报, 2003, (02) :37-40
[7]   农田氮、磷的流失与水体富营养化 [J].
司友斌 ;
王慎强 ;
陈怀满 .
土壤, 2000, (04) :188-193
[8]   保护性耕作对农田地表径流与土壤水蚀影响的试验研究 [J].
王晓燕 ;
高焕文 ;
李洪文 ;
周兴祥 .
农业工程学报, 2000, (03) :66-69
[9]   免耕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 [J].
李新举 ;
张志国 ;
邓基先 ;
刘辉友 .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1998, (04) :104-110
[10]   太湖水体生态环境历史演变 [J].
范成新 .
湖泊科学, 1996, (04) :297-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