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分胁迫下水稻剑叶中多胺含量的变化及其与抗旱性的关系

被引:34
作者
杨建昌
张亚洁
张建华
王志琴
朱庆森
机构
[1] 扬州大学农学院,扬州大学农学院,香港浸会大学生物系,扬州大学农学院,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扬州,江苏扬州,香港,江苏扬州,江苏扬州
关键词
水稻; 水分胁迫; 多胺; 腐胺; 亚精胺; 精胺; 抗旱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以 6个中熟水、陆稻品种为材料 ,研究了在不同土壤水分状况下剑叶中腐胺 (Put)、亚精胺 (Spd)和精胺 (Spm)含量的变化及其与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 ,供水充足 (对照 )的叶片中Put、Spd和Spm含量随叶片的衰老而缓慢下降 ,与品种的抗旱性没有明显联系。水分胁迫处理 (土壤水势保持 -0 0 5MPa)后 ,叶片中Put、Spd和Spm含量均显著增加 ,增加的量以Put >Spd >Spm ;抗旱品种叶片中多胺累积开始较早、持续时间长 ,Spd和Spm的相对含量 (胁迫处理 对照 )较高 ,干旱敏感性品种则相反。Put和Spd或Spm开始在叶片中累积的叶水势阈值 ,抗旱品种分别为 -0 5~ -0 53MPa和-0 61~ -0 62MPa,干旱敏感性品种分别为 -0 72~ -0 74MPa和 -0 81~ -0 83MPa。Spd和Spm的相对含量与品种的抗旱系数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r =0 92 1 ~ 0 984 ,P <0 0 1 ) ,Put的相对含量与抗旱系数的相关值因测定时期不同而异。在水分胁迫初期分别用 0 1mmol LSpd或Spm喷施叶片 ,籽粒产量较仅用清水处理的对照显著增加 ,用 0 2mmol LPut处理后的产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 ,用 1mmol LMGBG [甲基己二醛 双 (脒基腙 ) ,多胺合成抑制剂 ]处理 ,产量较对照显著降低。上述结果说明 ,在水分胁迫下叶片中多胺含量的变化与品种的抗旱性有密切
引用
收藏
页码:1069 / 107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Biosynthesis and regulation of polyamines in higher plants[J] . P. R. Adiga,G. L. Prasad.Plant Growth Regulation . 1985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