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地方稻种不同分类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4
作者
曾亚文
申时全
李自超
张洪亮
文国松
机构
[1]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品种资源站
[2] 中国农业大学作物学院
[3]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品种资源站 云南昆明
[4] 云南昆明
[5] 北京
关键词
变种分类; 陈氏生态群分类; 丁颖分类; 云南地方稻种;
D O I
10.13718/j.cnki.xdzk.2002.05.001
中图分类号
S511.1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在中国的丁 颖和程侃声栽培稻分类体系的基础上 ,按俞履祈的变种分类方法对云南搜集保存的 5 2 85份地方稻种资源进行分类研究表明 :(1)云南是中国稻种最大的遗传变异中心。 (2 )云南地方稻分属 5 8个变种 ,为中国栽培稻变种的总和 ,但品种数约占中国栽培稻的 8.6 % ;其变种特点是以普通籼、红籼 ,红粳、普通粳、普通糯粳和红光壳粳为优势变种 ,粳稻变异大于籼稻 ,深色型、糯稻、光壳稻和有芒变种占有较高比例。 (3)云南地方稻种分为籼粳 2个亚种、6大生态群 ,其中热带粳群、光壳粳群和普通粳群的品种数分别占云南地方稻种的 3.6 % ,18.1% ,32 .1% ,分别为13,11和 18个变种 ;早中籼群、冬籼群和晚籼群的品种分别占云南地方稻种的 1.8% ,0 .5 % ,4 3.9% ,分别为 11,4和 2 4个变种。 (4)云南地方稻籼亚种 2 6个变种和粳亚种 32个变种。籼水稻和晚稻是籼亚种的基本型 ,籼陆稻和早中稻则是生态变异型。粳亚种中的水陆稻、粘糯稻、早中和晚稻之间均没有基本型与变异型之分 ,且与籼亚种中的有明显区别。这进一步揭示了云南地方稻种籼和粳为两个独立起源中心。 (5 )初步提出云南栽培稻分类体系为按“种—亚种—生态群—生态变种群—品种类型”的 5级新型分类体系
引用
收藏
页码:385 / 388+392 +39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云南地方稻种籼粳亚种的生态群分类及其地理生态分布 [J].
曾亚文 ;
李自超 ;
杨忠义 ;
申时全 ;
张洪亮 ;
王象坤 .
作物学报, 2001, (01) :15-20
[2]   云南光壳稻籼粳分类与形态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J].
曾亚文 ;
徐福荣 ;
申时全 ;
邓家有 .
中国水稻科学, 2000, (02) :52-55
[3]   亚洲栽培稻的亚种及亚种间杂交稻的认定与分类 [J].
王象坤 ;
李任华 ;
孙传清 ;
李自超 ;
才宏伟 ;
孙新立 .
科学通报, 1997, (24) :2596-2603
[4]  
中国栽培稻种分类.[M].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5]  
中国栽培稻起源与演化研究专集.[M].王象坤;孙传清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6,
[6]  
亚洲稻籼粳亚种的鉴别.[M].程侃声著;.云南科技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