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区13家中、西医医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治疗状况调查

被引:7
作者
刘红旭
高伟
赵冬
尚菊菊
孙佳艺
机构
[1]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心血管科
[2]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流行病研究室
[3] 代表北京地区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状况调查协作组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药物疗法; 心肌再灌注; 治疗结果;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42.2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13家中、西医医院2005年急性心肌梗死(AMI)住院患者临床特征及治疗状况。方法采用统一调查表,对北京地区13家中、西医医院200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住院的AMI患者进行登记,共注册1663例AMI患者,其中,7家西医医院1366例,6家中医医院297例。用Access建立数据库,SPSS 15.0统计软件对AMI住院患者临床特征及治疗状况进行描述分析。结果 AMI患者平均发病年龄(63.9±12.8)岁,男女比例为2.4:1。西医医院发病年龄为(62.8±12.8)岁,男女比例为2.7:1;中医医院发病年龄为(69.1±11.8)岁,男女比例为1.6:1;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医院AMI患者中位来院时间为14 h,晚于西医医院的11 h,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医医院既往有心、脑血管病史、伴随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以及住院期间有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心原性休克等并发症患者比例均高于西医医院(P<0.05或P<0.01)。AMI患者总的病死率为8.2%(137/1663),中医医院病死率高于西医医院[(15.8%(47./297)比6.6%(90/1366),P<0.01]。13家医院包括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溶栓在内的再灌注治疗率为31.3%,西医医院再灌注率为33.3%,高于中医医院的21.9%(P<0.05)。指南建议使用的药物使用率:阿司匹林为93.6%、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合计为85.1%、β受体阻滞剂为78.7%、低分子肝素为85.4%、他汀类降脂药为74.7%。结论再灌注治疗已经成为AMI患者重要的治疗手段,指南推荐的药物得到了广泛应用,但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中医医院AMI患者具有独立的临床特征。加强高危人群的科普教育、推进指南的实施是AMI救治面临的重要课题。
引用
收藏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北京地区124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治疗状况调查 [J].
王硕仁 ;
刘红旭 ;
赵冬 ;
雷燕 ;
王薇 ;
尚菊菊 ;
房玉涛 ;
史载祥 ;
黄毅 ;
李清朗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6, (11) :991-995
[2]   中国住院冠心病患者糖代谢异常研究——中国心脏调查 [J].
中国心脏调查组 ;
胡大一 ;
潘长玉 .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06, (01) :7-10
[3]   上海市206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治疗状况分析 [J].
上海市急性心肌梗死调查协作组 .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4, (02) :29-33
[4]  
临床冠心病学[M]. 人民军医出版社 , 陈在嘉等主编,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