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牧交错区农户作物选择机制研究——以内蒙古太仆寺旗为例

被引:33
作者
郝海广 [1 ,2 ]
李秀彬 [1 ]
谈明洪 [1 ]
赵宇鸾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土地利用; 作物选择; 似不相关回归(SUR); 农牧交错区; 太仆寺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6.1 [种植业];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户经营不再受食物需求的限制,在种植结构选择方面自由度更大。论文通过农户调查获得数据,运用统计方法从三个方面分析农户作物选择机制:作物本身的投入产出效益、农地地块的差别、农户资源禀赋与家庭特征。研究发现,在劳动力普遍非农务工的背景下,劳动力约束成为农户作物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劳动生产率较高的作物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并且农户倾向于在质量较好的土地上种植这些作物。在农牧交错区,农户种植决策受到养殖业的强烈影响,兼有饲料用途的莜麦得到普遍种植。
引用
收藏
页码:1107 / 1118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劳动力流动、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与粮食安全——基于“良田种树风”的一个分析 [J].
刘乃全 ;
刘学华 .
南方经济, 2009, (06) :15-24
[2]   中国北方偏远地区农户作物的选择(英文) [J].
崔永伟 ;
胡瑞法 ;
KELLY Peter ;
梁洛辉 .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9, 26 (03) :338-349
[3]   农业劳动力机会成本上升对农地利用的影响——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 [J].
田玉军 ;
李秀彬 ;
辛良杰 ;
马国霞 ;
李占明 .
自然资源学报, 2009, 24 (03) :369-377
[4]   农村水资源短缺:现状、趋势及其对作物种植结构的影响——基于全国10个省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J].
李玉敏 ;
王金霞 .
自然资源学报, 2009, 24 (02) :200-208
[5]   基于村级调查的中国农业种植结构变化研究 [J].
梁书民 ;
孟哲 ;
白石 .
农业经济问题, 2008, (S1) :26-31
[6]   青藏高原东部山地农牧区生计与耕地利用模式 [J].
张丽萍 ;
张镱锂 ;
阎建忠 ;
吴莹莹 .
地理学报, 2008, (04) :377-385
[7]   浙江省近期农作物播种面积的变化及其主导因素分析 [J].
陈瑜琦 ;
李秀彬 ;
朱会义 .
资源科学, 2008, (04) :609-614
[8]  
An integrated model to simulate sown area changes for major crops at a global scale[J]. SHIBASAKI Ryosuke.Science in China(Series D:Earth Sciences). 2008(03)
[9]   大都市区农户耕地利用及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 [J].
李翠珍 ;
孔祥斌 ;
秦静 ;
李建春 ;
马嵩 .
农业工程学报, 2008, (01) :101-107
[10]   蔬菜生产和种植结构调整的影响因素分析 [J].
黄季焜 ;
牛先芳 ;
智华勇 ;
董晓霞 .
农业经济问题, 2007, (07) :4-1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