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审美超越

被引:21
作者
朱立元
刘阳
机构
[1] 复旦大学中文系
关键词
审美超越; 自由; 个体性; 理性; 生成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83 [美学];
学科分类号
010106 ;
摘要
新世纪中国文艺理论和美学共同面对着审美超越问题。审美超越的独特性质在于开启人生内在的心灵自由。文化研究只是对传统文艺研究在观念方法上的补充和改进,不足以取代后者,并且仍应以审美超越为终极追求。审美超越是个体性与社会性在生成论意义上的有机统一,超现实主义等现代艺术活动对此提供了有力证据。审美只能超越合理性,却无法超越始终以存在的看护力量现身的理性,而是通过意识向自身的暂时缓解超越、个体意识向普遍意识超越、人的变化本性向一般自由本性超越等层次实现了感性与理性的有机统一。
引用
收藏
页码:4 / 14+174 +174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43 条
[1]   理性:传统和当代 [J].
W.威尔士 ;
张敦敏 .
哲学译丛, 2000, (04) :65-70+79
[2]  
美学新论.[M].蒋孔阳; 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3]  
批评的解剖.[M].(加)诺思罗普·弗莱(NorthropFrye)著;陈慧;袁宪军;吴伟仁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
[4]  
宗教经验种种.[M].(美)威廉·詹姆斯(WilliamJames)著;尚新建译;.华夏出版社.2005,
[5]  
弗洛伊德后期著作选.[M].(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著;林尘;张唤民;陈伟奇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6]  
欧洲科学危机和超验现象学.[M].(德)埃德蒙德·胡塞尔(EdmundHusserl)著;张庆熊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7]  
文学讲稿.[M].(美)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VladimirNabokov)著;申慧辉等译;.上海三联书店.2005,
[8]  
林中路.[M].(德)马丁·海德格尔(MartinHeidegger)著;孙周兴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9]  
人文科学的逻辑.[M].(德)恩斯特·卡西尔(ErnstCassirer)著;关子尹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10]  
新的冲击.[M].(澳)罗伯特·休斯(RobertHughes)著;(澳)欧阳昱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