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期间的中尺度天气系统研究

被引:6
作者
杨波 [1 ]
孙继松 [1 ,2 ]
魏东 [1 ]
机构
[1] 北京市气象台
[2] 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
关键词
城市热岛; 地形; 风廓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北京地区稠密的地面观测网资料以及北京市观象台、海淀、上甸子3部风廓线仪的观测资料,通过分析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期间发生在北京地区的降水过程,讨论了此次过程中在环境风场、地形和城市热岛作用下,中尺度系统发展或减弱的可能机制及对城区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热岛和地形作用形成的次级环流圈对城区南北两侧的影响不同,在城区南侧,次级环流圈使南风减弱,同时受次级环流圈下沉气流影响,中尺度系统北上时会减弱;在城区北侧,次级环流圈使南风加强,中尺度系统南下时会使气流辐合增强,有利于中尺度系统发展。当环境风场是较弱的偏南风时,城市热岛-地形次级环流圈在城区1500 m以下形成辐合,以上辐散,在3000 m左右辐散最强,不利于北上的中尺度系统向城区发展形成降水。
引用
收藏
页码:164 / 17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地形与城市环流共同作用下的β中尺度暴雨 [J].
孙继松 ;
杨波 .
大气科学, 2008, (06) :1352-1364
[2]   0679香山局地大暴雨的中小尺度天气分析 [J].
郭虎 ;
段丽 ;
杨波 ;
卞素芬 ;
李靖 .
应用气象学报, 2008, (03) :265-275
[3]   北京“7.10”暴雨β-中尺度对流系统分析 [J].
何立富 ;
陈涛 ;
周庆亮 ;
李泽椿 .
应用气象学报, 2007, (05) :655-665
[4]   北京城市热岛效应对冬夏季降水的影响研究 [J].
孙继松 ;
舒文军 .
大气科学, 2007, (02) :311-320
[5]   城市热岛效应对北京夏季高温的影响 [J].
郑祚芳 ;
范水勇 ;
王迎春 .
应用气象学报 , 2006, (S1) :48-53
[6]   北京地区2004年7月10日局地暴雨过程中的波动分析 [J].
郭虎 ;
季崇萍 ;
张琳娜 ;
张明英 .
大气科学, 2006, (04) :703-711
[7]   城市边界层过程在北京2004年7月10日局地暴雨过程中的作用 [J].
孙继松 ;
王华 ;
王令 ;
梁丰 ;
康玉霞 ;
江晓燕 .
大气科学, 2006, (02) :221-234
[8]   北京城区一次大到暴雨的预报难点分析 [J].
李津 ;
王华 .
气象, 2006, (02) :92-97
[9]   地形对“00.7”北京特大暴雨过程影响的数值研究 [J].
张朝林 ;
季崇萍 ;
Ying-Hwa Kuo ;
范水勇 ;
轩春怡 ;
陈敏 .
自然科学进展, 2005, (05) :572-578
[10]   北京地区夏季边界层急流的基本特征及形成机理研究 [J].
孙继松 .
大气科学 , 2005, (03) :445-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