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子午岭地区植被恢复过程中的土壤质量评价

被引:21
作者
吕春花 [1 ,2 ]
郑粉莉 [1 ,2 ]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土壤质量; 指标体系; 主成分分析; 土壤质量综合指数; 子午岭地区;
D O I
10.16843/j.sswc.2009.03.003
中图分类号
S158 [土壤肥力(土壤肥沃性)];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选择黄土高原子午岭地区植被自然恢复1~140 a不同年限的阳坡坡地为研究对象,通过相关性分析筛选土壤表层(0~20 cm)16项表征土壤物理、化学、生物学性质的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计算土壤质量综合指数,评价子午岭地区植被恢复过程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总孔隙度、平均重量直径(MWD)、有机质质量分数、速效磷质量分数、蔗糖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真菌数量、微生物总量构成土壤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土壤质量综合指数随植被恢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植被自然恢复1~140 a间,土壤质量综合指数变化范围为0.155 9~0.850 9,较裸露休闲地增加4.2~27.5倍;根据土壤质量综合指数变化规律,可将140 a植被恢复过程中的土壤质量演变过程分为3个阶段,即植被恢复初期(1~20 a)的土壤质量综合指数呈快速增长,植被恢复中期(20~40 a)的土壤质量综合指数呈波动性增长,植被恢复后期(40~140 a)的土壤质量综合指数呈稳定增长。植被演替过程中不同植被生活型土壤质量综合指数表现为乔木林地>灌木林地>草地。
引用
收藏
页码:12 / 18+29 +2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建立土壤质量评价最小数据集 [J].
李桂林 ;
陈杰 ;
檀满枝 ;
孙志英 .
土壤学报, 2008, (01) :16-25
[2]   土壤质量评价指标及其时空变异 [J].
路鹏 ;
苏以荣 ;
牛铮 ;
吴金水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7, (04) :190-194
[3]   黄土丘陵区土壤质量评价指标研究 [J].
许明祥 ;
刘国彬 ;
赵允格 .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10) :1843-1848
[4]   海南岛土壤质量系统评价与区域特征探析 [J].
赵玉国 ;
张甘霖 ;
张华 ;
龚子同 ;
不详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04, (03) :18-20
[5]   用主成分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评价草原土壤质量 [J].
李月芬 ;
汤洁 ;
李艳梅 .
世界地质, 2004, (02) :169-174+200
[6]   热带地区农场尺度土壤质量现状的系统评价 [J].
张华 ;
张甘霖 ;
漆智平 ;
赵玉国 .
土壤学报, 2003, (02) :186-193
[7]   土壤质量及其评价 [J].
郑昭佩 ;
刘作新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01) :131-134
[8]  
解译土壤质量演变规律;确保土壤资源持续利用[J] 曹志洪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01, 03
[9]   三江平原土壤质量变化评价与分析 [J].
胡金明 ;
刘兴土 .
地理科学, 1999, (05) :417-421
[10]   红壤丘陵小区域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变化的评价和预测 [J].
王效举 ;
龚子同 .
土壤学报, 1998, (01) :135-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