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贝母灰霉病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10
作者
李云山
郑成
机构
[1] 浙江省鄞县浙贝母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灰霉病; 菌核; 病菌; 浙贝母; 象贝母; 贝母属; 生物学特性研究; 分生抱子; 侵染来源; 潜育期; 越夏; 绿褐色; 田间病株; 病斑;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浙贝母灰霉病[Botrytis elliptica(Berk.)Cooke.]在田间有斑点状和枯萎状两种症状。病原菌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夏越冬,翌年气温升至10—15℃,又加阴雨时,产生菌丝和分生孢子,是初次侵染来源。孢子萌发温度范围为5—30℃,最适温度为18—20℃。致病最适温度为18—20℃,还需水湿条件。发病潜育期:在气温15-16℃时为20—21小时,8℃时为7天。
引用
收藏
页码:53 / 63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植病研究方法[M]. 农业出版社 , 方中达 编, 1979
[2]  
药材病虫害防治[M]. 人民卫生出版社 , 浙江省《药材病虫害防治》编绘组 编, 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