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后大鼠肝脏的病理形态学变化与肝功能的关系

被引:9
作者
周萍
黄宏
陈林
机构
[1] 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分子生物学中心
[2] 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分子生物学中心 重庆
[3] 重庆
关键词
烧伤; 肝损伤; 病理形态学; 肝功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644 [烧伤及烫伤(灼伤)];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10 ;
摘要
目的 :研究大鼠烧伤后肝脏早期损伤的病理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的特点及其与肝功能的关系。方法 :采用 30 %总体表面积 度凝固汽油烧伤实验动物模型 ,用光镜和电镜动态观察致伤后 1、3、6、12、2 4和 48小时肝组织病理变化 ,并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 (AL T)、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含量。结果 :烧伤后 2小时 ,病理形态学显示 :肝细胞、肝窦内皮细胞有不同程度损害 ,伴肝窦内有较多中性粒细胞滞留 ,汇管区有较多炎细胞浸润 ,枯否细胞增生及吞噬增强。 AL T在伤后 1小时即有显著升高 ,12小时达峰值水平 ,AST变化与 AL T相似。结论 :肝脏是烧伤早期易受损伤的器官之一 ,早期肝脏的病理损伤可加重肝功能障碍。
引用
收藏
页码:201 / 203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大鼠烫伤后早期肝脏的变化及其机制 [J].
陈林 ;
王正国 ;
李兵仓 ;
赖西南 ;
练维坤 ;
陈洪 ;
夏峰 .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1997, (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