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丹穆格莱特盆地的地质模式和成藏模式

被引:111
作者
童晓光
窦立荣
田作基
潘校华
朱向东
机构
[1] 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
[2] 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 北京
[3]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
关键词
被动裂谷盆地; 地质模式; 成藏模式; 穆格莱特盆地; 苏丹;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4.4 [];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苏丹穆格莱特盆地是在中非剪切带的右旋剪切应力场背景下拉张形成的一种被动裂谷盆地 ,不同于地幔对流上涌产生的主动裂谷。裂谷多期断坳旋回明显 ,纵向上三期裂谷作用表现为强—弱—强。其盆地地温梯度比主动裂谷盆地低 ,而比克拉通盆地高。盆地坳陷带与隆起相间排列 ,具有东、西分带的特点。半地堑是最主要的构造组合形式。盆地发育多套生油岩 ,其中第一裂谷期AbuGabra组是盆地的主力生油层。以Bentiu组为储层、Aradeiba组为区域盖层的组合是盆地内的主要成藏组合 ,反向正断层翘倾断块为主要圈闭类型 ,断距和断层对盘的地层岩性决定了油藏的封闭性和油柱高度。研究结果表明 ,盆地具有优越的油气成藏条件和较好的勘探前景。
引用
收藏
页码:19 / 2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利用油藏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综合划分含油气系统 [J].
窦立荣 ;
程顶胜 ;
张志伟 .
地质科学, 2002, (04) :495-501
[2]  
油气勘探原理和方法[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童晓光,何登发著, 2001
[3]  
断块群油气藏形成机制和构造模式[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刘泽容等编著, 1998
[4]  
中国陆相石油地质理论基础[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胡见义等著, 1991
[5]  
朱夏论中国含油气盆地构造[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朱夏编著, 1986
[6]  
Early cretaceous rift of western and central Africa: an overview. Rene Guiraud R, Maurin J C. Tectonics . 1992
[7]  
Transfer zones in east African rift system and their relevance to hydrocarbon exploration in rifts. Morley C K, Patton T L, Munn S G, et al.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Petroleum Geologists Bulletin .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