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中丘陵区柏木林下养鸡的生态经济效益分析

被引:26
作者
陈俊华 [1 ,2 ]
龚固堂 [2 ]
朱志芳 [2 ]
黎燕琼 [2 ]
吴雪仙 [2 ]
郑绍伟 [2 ]
慕长龙 [2 ]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2] 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川中丘陵区; 柏木林; 养殖密度; 生态效益; 经济效益;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831 [鸡];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选择川中丘陵区郁闭度为0.5~0.7、林龄为25 a、林地平均坡度为15°的柏木(Cypressus funebris)纯林林分,设置600、900、1 200和1 500只.hm-24种养殖密度处理,每种养殖密度设3个重复,并设置1个林下不养鸡的对照样地,进行林下生态养鸡试验,1 a后对养殖前后的生态和经济效益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林下养殖能促进林木的生长和林地土壤肥力的提高。4种养殖密度样地柏木胸径和高度年增长量分别比对照提高30.80%和33.73%;0~20 cm土壤有机质、全N、全P和全K含量比养殖前分别增加5.95%、14.88%、10.75%和5.34%。林下养鸡对林下植被有一定影响。养殖后灌木盖度降低6.67~26.50百分点,种类减少2~6种;草本盖度降低9.20~27.17百分点,种类减少3~8种;枯落物盖度减少9.30~20.90百分点。4种养殖密度样地0~20 cm土壤容重比养殖前增加11.38%~17.99%,>20~40 cm土层增加8.40%~15.75%;土壤总孔隙度平均减少3.20百分点。养殖密度分别为600、900、1 200和1 500只.hm-2的样地土壤径流深分别比对照提高33.59%、52.97%、109.06%和144.60%,产沙量分别比对照提高45.59%、67.27%、123.65%和146.96%,但土壤流失量均明显低于SL 190—2007《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规定的容许土壤流失量(500 t.km-2.a-1)。以养殖密度为600只.hm-2来计算,投入产出比为1∶2.76,净收益为6.88万元.hm-2。综合分析认为,养殖密度以900只.hm-2为最适宜,既可获得可观的经济收益,又能控制水土流失量。
引用
收藏
页码:214 / 21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四川盆地四种柏木林分类型的水文效应 [J].
龚固堂 ;
陈俊华 ;
黎燕琼 ;
张健 ;
朱志芳 ;
郑绍伟 ;
吴雪仙 .
生态学报, 2011, 31 (10) :2716-2726
[2]   敦煌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 [J].
马利邦 ;
牛叔文 ;
杨丽娜 ;
马莉 .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0, 26 (04) :294-300
[3]   不同海拔高度对凉山岩鹰鸡林果园生态养殖效益的影响 [J].
张谊 .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0, (13) :75-76
[4]   大通地区林下鸡养殖技术探讨 [J].
陈海庆 ;
马武星 ;
张景全 ;
王云 .
青海农林科技, 2009, (04) :49-53
[5]   杨树速生丰产林不同间作模式经济效益分析 [J].
高岩 ;
翟文元 ;
郝克嘉 ;
陶国良 ;
鲁法典 .
河北林果研究, 2009, 24 (03) :232-236
[6]   林下养殖对森林资源的危害 [J].
胡大洲 ;
孟宪成 .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09, 22 (02) :27-27
[7]   林间养鸡技术结构及效果评价 [J].
郗正林 .
当代畜牧, 2008, (12) :6-8
[8]   长江上游典型小流域植被水土保持效应研究——以涪江流域黄羊小流域为例 [J].
邓玉林 ;
李春艳 ;
王玉宽 .
水土保持学报, 2005, (05) :7-10
[9]   川中丘陵区桤柏混交林的土壤水分及其调蓄动态特征附视频 [J].
刘刚才 ;
高美荣 ;
何毓蓉 .
西南农业学报, 2001, (S1) :53-56
[10]  
SPSS 15.0统计分析从入门到精通[M].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刘大海,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