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地农民社会排斥机制研究

被引:19
作者
王慧博
机构
[1] 上海政法学院
关键词
失地农民; 社会排斥;
D O I
10.15937/j.cnki.issn1001-8263.2008.03.012
中图分类号
C912.82 [农村社会学];
学科分类号
083304 ;
摘要
失地农民是在我国城市化、现代化过程中形成的一个特殊群体。这一群体日益成为新的弱势群体的原因,可以归结为其受到的社会排斥机制。失地农民群体受到了来自社会政策、社会保障体制、劳动力市场就业、社会关系网络等方面的排斥,这些排斥因素相互作用,形成了对失地农民群体的排斥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114 / 12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我国失地农民问题研究综述 [J].
杨涛 ;
施国庆 .
南京社会科学, 2006, (07) :102-109
[2]   四川失地农民就业与保障问题的调查思考 [J].
申晓梅 .
社会科学研究, 2005, (04) :126-129
[3]   合理安置失地农民的构想 [J].
何格 ;
欧名豪 ;
张文秀 .
农村经济, 2005, (01) :42-44
[4]   解决失地农民保障问题的几点思考 [J].
李亚华 .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03) :358-363
[5]   上海城市化进程中离土农民的安置和保障问题研究 [J].
吴瑞君 ;
吴绍中 ;
孙小铭 ;
冯晓华 .
社会科学, 2004, (04) :5-15
[6]   论社会排斥 [J].
周林刚 .
社会, 2004, (03) :58-60
[7]   城乡结合部的土地征用:征用权与征地补偿 [J].
汪晖 .
中国农村经济, 2002, (02) :40-46
[8]   试析新阶段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 [J].
陈锡文 .
宏观经济研究, 2001, (11) :12-19+26
[9]   消除贫困与社会整合:英国的立场 [J].
克莱尔·肖特 .
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 2000, (04) :49-55+4
[10]   经济体制改革对农村社会关系的影响 [J].
王思斌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 (03) :2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