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南造山带形成与演化

被引:4
作者
王世进
张成基
机构
[1] 山东省地质科学实验研究院,山东地勘局地勘开发处
关键词
造山带; 扬子板块; 荆山群; 粉子山群; 前寒武纪; 褶皱带; 构造带; 前古生代; 变质相; 麻粒岩相; 地质作用; 变质作用; 区域变质岩; 榴辉岩; 新元古代; 晚元古代; 变质变形; 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华北板块; 韧性剪切带; 胶南; 角闪岩相; 胶东岩群; 中压相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胶南造山带前寒武纪结晶基底由晚太古代胶东岩群、早元古代荆山群及粉子山群、中元古代海州岩群、晚元古代震旦纪朋河石组等变质地层和早一中元古代超镁铁质岩、镁铁质岩、榴辉岩,晚元古代花岗岩类、榴辉岩等组成。这些岩石记录了造山带形成演化历史:2900~2800Ma,胶东岩群中基性火山沉积岩形成,于2500Ma遭受中压相系角门岩相变质变形作用,之后有少量基性岩浆侵入。2408~2000Ma,太古宙陆核周缘线性活动增强,形成裂陷盆地,沉积了荆山群和粉子山群(海相陆源碎屑岩-碳酸盐岩夹基性火山岩建造),于2000~1800Ma遭受区域低、中压相系角闪岩相局部麻粒岩相变质变形作用。中元古代,扬子(华南)板块北缘在统一基底上裂陷,沉积了海州岩群,华北板块南缘则为超镁铁质岩、镁铁质岩携带榴辉岩沿裂谷侵入。晚元古代早期,扬子(华南)板块向华北板块之下俯冲,下地壳发生广泛重熔形成大量同构造(造山)期花岗质岩浆,并与板块碰撞过程中形成的榴辉岩一起沿碰撞带侵位,形成晋宁期荣成超单元变质变形花岗岩类;之后,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对接拼合,造山带发生由南东往北西的过冲推覆作用,形成中深层次的韧性剪切带。震旦纪早期,以玲珑超单元为主的弱变形花岗岩类侵位,随着造山带的隆升作用,在造山带
引用
收藏
页码:12 / 22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3 条
  • [1] 鲁东榴辉岩基本特征
    王来明,黄峰,刘贵章,韩宗珠,张希道,宋志勇
    [J]. 山东地质, 1995, (02) : 15 - 22
  • [2] 苏北榴辉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及其成因讨论
    王式洸
    谭绪荣
    赵云龙
    [J]. 地质论评, 1995, (05) : 401 - 408
  • [3] 鲁东碰撞带的初步研究
    王来明
    [J]. 山东地质, 1994, (01) : 100 - 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