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的信任——制度的生发机制探讨

被引:12
作者
陈昆
机构
[1]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信任; 声誉模型; 信息不对称; 信息的披露与传递;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摘要
本文用产业集群的声誉模型分析表明,信任建立的机制是信息的披露与传递。传统社会由于是熟人社会,人际信任靠长期稳定乡邻关系和乡间的"闲言碎语"(gossip)就可解决。因此,我们可以把乡间的"闲言碎语"(gossip)看作是传统社会的信息披露与传递方式。现代社会是一个匿名社会,匿名社会的一个最大的特点是信息不对称。像乡间的"闲言碎语"(gossip)这样的人际约束不能在变化了的社会条件中继续保持原有的效力,原因在于它们的监督边界是有限的。新的约束机制必须尽量克服上述限制,在广泛、流动的市场中把他们安排在互相监督的位置上。作为匿名社会的现代社会,信任关系的构架更多程度上应该依赖于非人格的制度和法律框架。专家系统、正式制度和司法系统构成了匿名社会非人格化的信任保障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72 / 7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 [1] 网络组织成员合作的声誉模型分析
    卢福财
    胡平波
    [J]. 中国工业经济, 2005, (02) : 73 - 79
  • [2] 基于信用的产业集群优势研究
    徐进
    [J]. 中国软科学, 2003, (08) : 110 - 112
  • [3] 信息、信任与法律[M]. - 三联书店 , 张维迎著, 2003
  • [4]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 - 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 张维迎 著, 1996
  • [5] 信任[M]. - 福建人民出版社 , (美)巴 伯著, 1989
  • [6] 中国社会中的信任[M]. - 中国城市出版社 , 郑也夫, 2003
  • [7] SELF-INTERESTED BANK REGULATION
    BOOT, AWA
    THAKOR, AV
    [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3, 83 (02) : 206 - 212
  • [8] Production of trust: Institutional sources of economic structure,1840–1920 .2 Zucker,L. G.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 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