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喹诺酮类抗菌药不良反应与结构的关系

被引:11
作者
段虞珍
机构
[1] 湖南医科大学附属湘雅医院药剂科长沙
关键词
氟喹诺酮类; 抗菌药; 药物不良反应; 构效关系;
D O I
10.19960/j.cnki.issn1005-0698.1998.04.017
中图分类号
R978 [治疗传染病及寄生虫病药物];
学科分类号
1007 ;
摘要
氟喹诺酮类(FQNS)药物是指含喹啉环系的衍生物,该类药物主要的不良反应有中枢神经系统,血液系统,软骨、肝及肾的损害等.本文针对FQNC药物的不良反应与其结构式的关系进行分析,认为在喹啉环上C3-羧基,C4-酮基氧,C6-氟原子是基本结构特征,也是产生药理和毒理作用的主要基因,称为“药效基因”.主要的不良反应都发生在主结构上,但其严重程度则与N1-、C7-C8的侧链演变有关.这些倒链被称为“药动基团”,使该类药物产生不同的疏水性,电性和立体效应,是决定药理或毒理强弱的因素.与N1-有关的是这些基因疏水性π值大小(在零以上的)与中枢副反应轻重成正比,其中以乙基的引入使中枢反应最多,邻苯氟基或间苯二氟基由于氟原子的引入,改变了疏水性、电性和立体性,使药理活性增强,对细胞的渗透性增加产生溶血反应.C7-是含氮的杂环族,以哌嗪基居多,其次是吡咯烷基、吡啶基等,该位含哌嗪基的发生锥体外系反应的可能性比其它基因为多.在C7-的基团上又引入甲基、氨基等,对改变药动学很有帮助,由于该基团较大,是发生代谢变化的主要部位,它可保护母核免遭代谢破坏,延长作用时间.C6-和C8-的氟原子在增强药理活性的同时,也是产生光敏和光毒反应的基团.根据这些特点,FQNS药物的开发和研制都集中在N1-、C7-和C8-位
引用
收藏
页码:221 / 22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氟喹诺酮类抗微生物药物构效关系研究 [J].
王宏飞,花尔并,杨频 .
中国抗生素杂志, 1995, (05) :354-356
[2]   喹诺酮类抗菌药研究的新进展 [J].
张致平 .
中国抗生素杂志, 1995, (02) :79-84
[3]   吡酮酸化学(上) [J].
郭惠元,顾慧儿 .
中国抗生素杂志, 1995, (02) :85-90
[4]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 [J].
姜素椿 .
中国抗生素杂志, 1995, (02) :91-97
[5]   吡酮酸类抗菌药物的构效关系 [J].
郭惠元 .
中国抗生素杂志, 1992, (02) :99-117
[6]  
治疗学的药理基础[M]. 人民卫生出版社[美]吉尔曼(Gilman,A·G·)等 著, 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