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救助:理论界定与中国的实践展开(上)

被引:16
作者
刘光华
机构
[1] 兰州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社会救助; 《济贫法》; 底线保障; 集合概念; 社会救助立法;
D O I
10.13885/j.issn.1000-2804.2008.04.016
中图分类号
D632.1 [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
学科分类号
120404 ;
摘要
社会救助及其制度完善是转型中国社会和法制生活中的焦点之一,但纵观目前国内学界关于社会救助的理论研究和社会救助实践,尚存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特别是在关于"社会救助"的界定及社会救助制度构建等方面,或者在一些常识性问题的理解中夹杂着诸多观念混淆甚至错误,或者制度构建中缺失对中国社会救助立法及其转型背景的重视。通过重回"社会救助"的制度事实、价值理念和语词逻辑原点,对社会救助的理论做一些系统性思考,进而以此为参照系,立足于中国社会的转型背景及其对社会救助提出的特殊要求,从立法体例、救助内容和管理体制等三个主要方面来检讨中国社会救助的现实制度并关照其未来的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99 / 10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论社会救助的基本特征 [J].
吴弢 .
中国减灾, 2007, (05) :22-23
[2]   转型时期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 [J].
苏振芳 .
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 (01) :54-58
[3]   以社会救助法构筑和谐社会的最低门槛 [J].
周启柏 .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07, (01) :50-51
[4]   关于社会救助概念的法律思考 [J].
翟娅丽 .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6, (05) :149-150
[5]   社会救助制度中的政府责任及其合理定位 [J].
杨昆 .
重庆社会科学, 2005, (12) :95-98
[6]   社会救助的概念、类型和体制:不同视角的比较 [J].
黄晨熹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03) :88-97+124
[8]  
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研究.[D].伍仁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 04
[9]  
经济法的分析实证基础.[M].刘光华;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10]  
.[M].林嘉;黎建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