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变化

被引:20
作者
刘宝兴
由文辉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系上海市城市化生态过程与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苏州河;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恢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58.8 [水生动物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2005年4月至12月,对苏州河4个断面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密度、生物量、多样性指数以及优势种组成进行调查,并与1999年、2001年和2003年的调查数据相比较,探讨苏州河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苏州河底栖动物种数从2001年最多的14种降至2005年最少的8种;平均密度由1999年最高值34 445.1 m-2降至2001年最低值3 746.6 m-2,其后又上升至2005年的22 770.8 m-2;生物量由1999年最高值285.33 g.m-2降至2005年最低值31.78 g.m-2;Shannon-W iener多样性指数平均值则由2001年最高值1.20降至2003年最低值0.49;P ielou均匀性指数由2001年的0.67降至2003年的0.40。赵屯、黄渡断面优势种从1999年、2001年的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变为2003年、2005年的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 eisteri),而北新泾、浙江路桥断面优势种未发生变化。根据苏州河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变化,将苏州河底栖动物群落的恢复划分为2个阶段:1999年、2001年苏州河底栖动物恢复较快,2003年、2005年恢复较缓。
引用
收藏
页码:23 / 2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苏州河底栖动物群落恢复过程动态研究 [J].
戴雅奇 ;
熊昀青 ;
由文辉 .
农村生态环境, 2005, (03) :21-24
[2]   疏浚对苏州河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J].
戴雅奇 ;
熊昀青 ;
由文辉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3) :83-87
[3]   不同污染程度湖泊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比较 [J].
熊金林 ;
梅兴国 ;
胡传林 .
湖泊科学, 2003, (02) :160-168
[4]  
苏州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初步研究[J]. 熊昀青,由文辉.上海环境科学. 2001(05)
[5]  
苏州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初步研究[J]. 熊昀青,由文辉.上海环境科学. 2001 (05)
[6]   苏州河整治的阶段性成果 [J].
匡桂云 ;
张效国 .
净水技术, 2001, (01) :7-9
[7]   松花江(哈尔滨段)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构成与水质状况的研究 [J].
李再培 ;
程英 ;
吕琳 .
黑龙江环境通报, 2000, (02) :114-116
[8]   西湖引水治理后的底栖动物群落 [J].
吴洁 ;
王锐 ;
俞剑莹 ;
虞左明 ;
沈小东 .
环境污染与防治, 1999, (05) :25-29
[9]   韩江下游底栖动物的分布及其对水质的评价 [J].
蓝宗辉 .
生态学杂志, 1997, (04) :25-29
[10]  
贝类学概论[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蔡英亚等编, 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