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量效关系基本规律探讨

被引:14
作者
姚映芷 [1 ]
尹刚 [1 ,2 ]
范欣生 [2 ]
机构
[1] 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2]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省方剂研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中药; 量效; 阴阳; 规律;
D O I
10.14148/j.issn.1672-0482.2009.01.013
中图分类号
R285 [中药药理学];
学科分类号
1008 ;
摘要
分别从中药量效与阴阳观、中药量效与"藏""泻"观、中药量效与归属观、中药量效与毒性观、中药量效与整体观5个方面进行了探讨。认为中药分阴、阳,其量效的分布形如"山"字曲线,阳药中大辛、大热和阴药中大苦、大寒位置在"山"之两边,凉温和缓者位置在"山"之中央近似正态分布。药物在脏"藏"为补,用量较少;在腑"泻"为用,用量偏大。主归某经的药适量即效,次归某经的足量或大量才可见效,而不归某经的药即便药性与证相符,也不能取效。有毒之药小量递增,直至有效,中病即止。
引用
收藏
页码:10 / 12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复杂系统理论与中医方证研究 [J].
王阶 ;
王永炎 .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1, (09) :25-27
[2]   中药量效关系刍议 [J].
贺德辉 .
时珍国医国药, 2000, (10) :913-913
[3]   略论补益药之通泻作用及其机理 [J].
丁元庆 .
山东中医学院学报, 1996, (06) :7-9
[4]  
当代中医药生命动力学.[M].金日光; 牟雪雁; 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5]  
黄帝内经素问.[M].田代华整理;.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6]  
中医十大经典全录.[M].陈振相;宋贵美编;.学苑出版社.1995,
[7]  
备急千金要方.[M].(唐)孙思邈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