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东部山区坡度等级上景观格局分异研究——以通化市为例

被引:8
作者
张运刚 [1 ,2 ]
张树文 [1 ]
李琳琳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3]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关键词
景观格局; DEM; 坡度等级; 吉林东部山区; 通化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149 [生态学其他分支学科];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本文以通化市为例,应用30m分辨率的DEM,对坡度等级信息进行提取,结合通化地区的景观类型数据,应用Arc/Info软件分析景观类型在不同坡度等级上的分布特征,然后应用Fragstats景观分析软件,选取不同的景观格局指数,定量分析通化地区的景观格局坡度等级上的分异规律。并重点研究了林地与耕地在坡度等级上的分布。结果表明:林地是通化地区主要的景观类型,主要分布在斜坡区域;其他的景观分布在坡度相对较低的区域。结果表明:景观格局的分布与坡度和人类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坡度较低的区域,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景观类型丰富,结构复杂,景观破碎化程度高;而坡度较高的区域,景观类型单一,结构简单,景观破碎化程度低。其中在5°-15°的坡度等级上是各种景观的集中分布区域,景观格局复杂,是人类活动主要的分布区域。
引用
收藏
页码:351 / 35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三峡工程对洞庭湖湿地植被演替的影响 [J].
谢永宏 ;
陈心胜 .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8, (06) :684-687
[2]   基于RS和GIS的湿地农田化与环境效应分析——以三江平原的富锦市和同江市为例 [J].
郭蒙 ;
王红梅 ;
李静 ;
杜国明 ;
王秀峰 .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8, (05) :603-606
[3]   喀斯特区域景观空间格局随高程的分异特征 [J].
张明阳 ;
王克林 ;
刘会玉 ;
陈洪松 .
生态学杂志, 2008, (07) :1156-1160
[4]   黑龙江垦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价值损益分析——以建三江垦区为例 [J].
李静 ;
宋戈 ;
王秀峰 ;
郭蒙 .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8, (02) :201-203
[5]   基于GIS的西安市城市景观格局 [J].
赵晓燕 ;
刘康 ;
秦耀民 .
生态学杂志, 2007, (05) :706-711
[6]   基于DEM的延边地区农业地貌分类 [J].
李春景 ;
南颖 .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 2006, (04) :229-232
[7]   上海市景观格局梯度分析的空间幅度效应 [J].
朱明 ;
徐建刚 ;
李建龙 ;
徐胜 ;
宋量刚 .
生态学杂志, 2006, (10) :1214-1217
[8]   云南高原山区农业景观空间格局分析 [J].
叶其炎 ;
夏幽泉 ;
杨树华 .
水土保持研究, 2006, (02) :27-31
[9]   东辽河流域景观格局及其动态变化研究 [J].
严登华 .
资源科学, 2004, (01) :31-37
[10]   基于GIS的上海市景观格局梯度分析 [J].
张利权 ;
吴健平 ;
甄彧 ;
束炯 .
植物生态学报, 2004, (01) :7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