侦查羁押制度:问题与出路——从查证保障功能角度分析

被引:54
作者
左卫民
马静华
机构
[1] 四川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侦查羁押; 查证保障功能; 羁押期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5.2 [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研究侦查羁押查证保障功能的意义在于检讨现行的侦查羁押期限配置是否合理。基于调研和对已有文献资料的分析发现:侦查羁押阶段虽有一定的查证保障功能,但与刑拘前阶段相比并无明显优势;尤须指出,逮捕阶段查证保障功能如此微弱,却配置了长达2月之久的期限,而查证保障功能较强的刑拘阶段仅配置了10天期限,致使两种期限的配置产生轻重倒置。基于平衡查证保障与权利保障双重需要的角度,有微调方案、中调方案和大调方案可供选择。以1996年刑事诉讼法传统为基础确定的中调方案较具可行性。无论哪种方案,均应进行取保候审和国家赔偿制度的同步改革。
引用
收藏
页码:65 / 87
页数:23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刑事诉讼羁押期限规定之缺陷与立法完善 [J].
陈文盛 ;
戴建强 .
人民检察, 2005, (20) :44-46
[2]   浅谈羁押期限制度之完善 [J].
隋光伟 .
人民检察, 2005, (08) :27-28
[3]   侦查羁押期限重计制度的现实评价及重构 [J].
郑列 ;
马海舰 .
法学, 2002, (12) :34-38
[4]   从合法到非法:刑讯逼供的语境分析 [J].
左卫民 ;
周洪波 .
法学, 2002, (10) :31-40
[5]   未决羁押制度的理论反思 [J].
陈瑞华 .
法学研究, 2002, (05) :60-83
[6]   审前羁押的法律控制——比较法角度的分析 [J].
陈瑞华 .
政法论坛, 2001, (04) :97-110
[7]   关于拘留转为逮捕证明要求的调查报告及分析 [J].
石均正 ;
胡宝珍 ;
曹文安 ;
陈茂华 ;
钟明曦 .
政法学刊, 2000, (04) :7-10
[8]   超期羁押问题的法律分析 [J].
陈瑞华 .
人民检察, 2000, (09) :4-8
[9]   谁有权力逮捕你──试论我国逮捕制度的改革(上) [J].
陈卫东 ;
刘计划 .
中国律师, 2000, (09) :62-64
[10]  
比较法视野中的未决羁押场所设置.[J].孙本鹏;.人民司法.2004, 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