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2003年我院临床分离菌的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被引:16
作者
张永标
张扣兴
赵锋
席云
文博
唐英春
机构
[1]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关键词
细菌; 耐药性; 抗生素;
D O I
10.16718/j.1009-7708.2005.01.004
中图分类号
R446.5 [微生物学检验];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 了解我院临床分离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 采用 Microscan WalkAway 40 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及配套阳性菌和阴性菌药敏复合板进行菌种鉴定与药敏试验,根据NCCLS标准对肠球菌属细菌重新进行万古霉素耐药表型筛选与确证试验。结果 2002年1月至2003年12月我院共分离1 947 株菌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 609 株(31.3%),革兰阴性杆菌1 338株(68.7%)。金黄色葡萄球菌(SA)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中甲氧西林耐药株(MRSA和MRCNS)各占65.3%和70.7%,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株和中介株。肠球菌属中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万古霉素耐药株(VRE)各占5.6%和3.7%,中介株(VIE)各占15.7%和11.1%。SA、CNS和肠球菌属对万古霉素敏感率最高,其次为呋喃妥因。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变形杆菌属、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属对亚胺培南耐药率除铜绿假单胞菌为10.5%外,其余菌属仅0.0%3.8%,对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和头孢泊肟的耐药率除变形杆菌属较低外分别达18.9%38.6%、27.1%57.9%、31.0%55.3%和25.9%61.4%;大肠埃希菌对环丙沙星耐药率为66.7%。结论 临床上MRSA、MRCNS和肠球菌属感染常见,目前细菌耐药现象仍然严重,应合理应用抗生素以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引用
收藏
页码:17 / 2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 [J].
陈亚红 ;
姚婉贞 ;
刘振英 ;
赵鸣武 .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4, (02) :112-114
[2]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监测 [J].
温桂兰 ;
刘琴 ;
段德军 .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3, (06) :371-372
[3]   13种抗生素对产AmpC酶或同时产ESBLs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 [J].
张永标 ;
张扣兴 ;
唐英春 ;
陆坚 ;
宋玮 ;
朱家馨 ;
谈淑卿 .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03, (09) :541-544+551
[4]   下呼吸道感染细菌产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测 [J].
张永标 ;
张扣兴 ;
唐英春 ;
陆坚 ;
宋玮 ;
朱家馨 ;
谈淑卿 .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3, (04) :220-222
[5]   上海地区细菌耐药性监测 [J].
上海市细菌耐药性监测协作组 .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2, (01) :1-9
[6]   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研究 [J].
李家泰 ;
AllanJ Weinstein ;
杨敏 ;
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研究组 .
中华医学杂志, 2001, (01) :11-19
[7]  
Antibiotic activity a-gainst 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isolates of vancomycin-resistant enterococci(VRE):results from the2002north a-merican vancomycin resistantenterococcisusceptibility study(NAVRESS) .2 Zhanel GG,Laing NM,Nichol KA,et al. J Antimicrob Chemother .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