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山8.1级地震对川滇地区地壳水平形变的影响

被引:5
作者
杨国华 [1 ]
江在森 [2 ]
张风霜 [1 ]
刘峡 [1 ]
韩月萍 [1 ]
沈午春 [1 ]
王利 [1 ]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第一地形变监测中心
[2]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关键词
昆仑山8.1级地震; 川滇地区; GPS; 水平运动与应变; 地震危险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 [地震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了从整体上(较大尺度)跟踪区域应变场的时空变化,并更客观地描述区域运动场,文中在区域无旋转的基础上使用了以提取中低频应变信息为主的连续非线性应变模型。根据《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位于川滇地区GPS测站所产生的复测资料(1999年2001年2004年),以1999年2001年的运动为基本参考(阶段性形变背景),从2001年和2004年两期资料中分离出了2001年昆仑山8.1级地震对其产生的主要影响量。结果表明:①昆仑山8.1级地震对川滇地区产生了可识别的影响,且形变的方式与形变背景既有一定的相似性又有一定差异;②震前运动场非常有序;震后的位移场有序与杂乱并存,GPS测站的位移量一般为数毫米;③震前的主应变场基本为近东西向显张性、南北向显压性,且以张性为优势;震后四川地区基本上为东西向压、南北向张,且以压性为优势,云南地区北东向张、北西向压,且以张性为优势;④震前面应变以膨胀为主,收缩区基本位于川滇块体的东界及附近地区;震后四川地区为面收缩地区(越往北越大),南部为面膨胀地区。从整体上看,昆仑山8.1级地震对川滇地区能量的积累有积极作用,重点应注意西昌-东川段及附近地区。
引用
收藏
页码:56 / 6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9 条
  • [1] 印尼地震对我国川滇地区地壳水平活动的影响
    杨国华
    江在森
    王敏
    张祖胜
    刘广余
    韩月萍
    丁平
    龚平
    [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06, (01) : 9 - 14+20
  • [2] 用GPS位移资料计算应变方法的讨论
    石耀霖
    朱守彪
    [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06, (01) : 1 - 8
  • [3] 中国大陆整体无净旋转基准及其应用
    杨国华
    江在森
    武艳强
    韩月萍
    [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05, (04) : 6 - 10
  • [4] GPS观测的2001年昆仑山口西MS8.1级地震地壳变形
    任金卫
    王敏
    [J]. 第四纪研究, 2005, (01) : 34 - 44
  • [5] 中国大陆及周边地区的水平应变场
    李延兴
    李智
    张静华
    黄珹
    朱文耀
    王敏
    郭良迁
    张中伏
    杨春花
    [J]. 地球物理学报, 2004, (02) : 222 - 231
  • [6] 关于2001年昆仑山8.1级大地震前后中国大陆地壳水平运动的讨论
    顾国华
    张晶
    王武星
    [J]. 地震学报, 2003, (06) : 653 - 660
  • [7] 昆仑山口西Ms8.1地震前区域构造变形背景[J]. 江在森,张希,祝意青,张晓亮,王双绪.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S1)
  • [8] 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地表破裂带
    陈杰
    陈宇坤
    丁国瑜
    田勤俭
    王赞军
    单新建
    任金卫
    赵瑞斌
    王志才
    [J]. 第四纪研究, 2003, (06) : 629 - 639+717
  • [9] 昆仑山口西Ms8.1地震的地壳变形特征
    乔学军
    王琪
    杜瑞林
    陈宗时
    游新兆
    谭凯
    [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02, (04) : 6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