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SrRNA基因PCR加基因芯片杂交快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

被引:21
作者
童美琴
尚世强
吴亦栋
赵正言
机构
[1]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内科,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中心实验室,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中心实验室,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内科,,,
关键词
婴儿,新生; 败血病; RNA核糖核体,16s; 聚合酶链反应; 寡核苷酸序列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22.1 [新生儿疾病];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 探讨新生儿败血症的快速诊断方法。方法  (1)以 16SrRNA基因为靶序列 ,设计引物及寡核苷酸探针 ;将探针固定在特制的玻片上制作成基因芯片 ;(2 )对临床疑为细菌感染的 2 85例新生儿抽取静脉血分别做血培养和细菌 16SrRNA基因检测 :于血标本及脑脊液中抽提DNA后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扩增 ,将扩增产物加样在基因芯片上杂交后进行激光扫描及读片。结果(1)PCR检测阳性率 5 96 % (17/2 85 )明显高于血培养的 2 81% (8/2 85 )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若以确诊败血症作为对照 ,PCR的诊断敏感性为 10 0 % ,特异性为 96 75 % ,正确诊断指数为 0 96 8。(2 )对 17份PCR阳性标本进一步做基因芯片杂交 ,结果通用探针均阳性 ,其中G+ 探针阳性 12份、G-探针阳性 5份 ;8份PCR和血培养均阳性的标本 ,基因芯片杂交探针阳性菌株与血培养细菌阳性结果完全一致。结论 基因芯片杂交技术检测临床标本中 16SrRNA基因能快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 ,除较血培养等方法有更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外 ,还能快速明确系何种病原菌感染 ,因此有较大的推广及应用价值
引用
收藏
页码:27 / 31+8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3 条
  • [1] 新生儿败血症诊疗方案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
    余加林
    吴仕孝
    [J]. 中华儿科杂志, 2003, (12) : 19 - 21
  • [2] 细菌DNA的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及反相杂交初步分型
    尚世强
    洪文澜
    俞惠民
    孙眉月
    滕恣群
    金益人
    [J].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1998, (05) : 24 - 27
  • [3] 孕妇巨细胞病毒、弓形虫感染及其可能导致宫内的传播
    尚世强,洪文澜,石一复,余钟声,顾佩宝,潘存梅
    [J]. 中华传染病杂志, 1996, (03) : 152 - 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