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春夏南海低空急流形成机制研究

被引:23
作者
赵平
孙健
周秀骥
不详
机构
[1]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2]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北京
[3] 北京
基金
国家攀登计划;
关键词
低空急流; 数值模拟; 南海季风;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732.5 [海洋气候];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南海季风试验提供的同化资料, 分析了1998年春、夏季发生在南海上空低空急流形成机制, 其中重点分析了1998年6月8~10日珠江三角洲暴雨过程中的低空急流过程, 并用MM5中尺度模式进行了数值模拟. 结果表明, 在低空急流形成过程中, 动能向上输送, 造成南海低空急流从对流层低层向高层发展. 其形成过程可以概括为: 在华南西部的天气尺度低压向东移动和西太平洋的一个高压扰动向西移动过程中, 二者的共同作用使南海地区上空对流层低层的气压梯度力加强, 由于气压梯度力作功提供了低空急流形成所需要的动能, 导致南海上空低空急流在这两个系统之间形成. 由于南海季风加强往往以低空急流的形式表现出来, 因此南海低空急流的形成机制也可以解释南海季风加强.
引用
收藏
页码:623 / 62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华南梅雨锋上中尺度对流系统的数值模拟 [J].
张庆红 ;
刘启汉 ;
王洪庆 ;
陈受钧 ;
不详 .
科学通报 , 2000, (18) :1988-1992+2017
[2]   梅雨末期暴雨过程中高低空环流的耦合——数值实验 [J].
陈受钧 .
气象学报, 1989, (01) :8-16
[3]  
华南前汛期暴雨[M]. 广东科技出版社 , 黄士松 主编, 1986
[4]  
中国之暴雨[M]. 科学出版社 , 陶诗言 著, 1980
[5]  
A Technique for Maximizing Details in Numerical Weather Map Analysis[J] . Journal of Applied Meteorology (1962-1982) . 1964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