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酸压裂缝导流能力的新模型

被引:11
作者
龚明
机构
[1] 美国Mobil石油公司勘探生产技术中心
关键词
酸化压裂,裂缝高度,裂缝导流能力,裂缝宽度,表面粗糙度,闭合应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E357.24 [];
学科分类号
082002 ;
摘要
酸化压裂是碳酸盐岩油气藏提高单井产量的常用增产工艺措施之一。酸压裂缝的裂缝长度和导流能力则是评价酸化压裂施工有效性的两个主要指标。在酸化后裂缝表面粗糙程度和酸化后裂缝面岩石强度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估算或预测酸压裂缝导流能力的理论模型。模型的建立主要分三步:首先,用裂缝面凸凹度分布曲线的峭度(也称峰态)表征裂缝表面粗糙度,并将凸凹度分布换算成接触面积;其次,根据接触面积和裂缝面岩石强度计算裂缝在闭合应力之下的闭合程度,由于酸蚀而对裂缝面岩石强度造成的损害在此也作考虑;最后,采用众所周知的狭缝流立方定律计算裂缝导流能力。计算时采用实测参数,与成系列的酸压裂缝导流能力试验结果对比,该模型准确地预测了各种闭合应力下的导流能力。与常用的Nierode-Kruk经验公式对比(同样采用相应的实测参数),该理论模型显示了在估算酸压裂缝导流能力的准确性上的极大改善。新模型简单易用,为酸压油气藏数值模拟提供了依据和方便。
引用
收藏
页码:81 / 85+11
页数:6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