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5 条
水稻灌浆期籽粒中3个与淀粉合成有关的酶活性变化
被引:100
作者:
杨建昌
彭少兵
顾世梁
R.M.Visperas
机构:
[1] 扬州大学!农业部作物栽培与生理重点开放实验室 江苏扬州
[2] 国际水稻研究所!菲律宾
[3] 扬州大学!农业部作物栽培与生理重点开放实验室
来源:
关键词:
ADPG焦磷酸酶;
淀粉合成酶;
Q-酶;
籽粒灌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6 [植物生物化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水培和盆栽条件下 ,研究了 6个水稻品种 (含籼 /粳杂交组合、新株型品系 )灌浆期强、弱势粒中 ADPG焦磷酸酶 (EC 2 .7.7.2 1)、淀粉合成酶 (EC 2 .4 .1.2 1)和淀粉分枝酶或 Q-酶 (EC 2 .4 .1.18)的活性变化及其与灌浆充实的关系。 3个酶的活性变化与籽粒灌浆动态相关联 :淀粉酶最高活性出现的时间稍前或同步于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 ;ADPG焦磷酸酶活性峰值的时间在籽粒达最大重量前的 3~ 6 d;Q-酶最高活性在籽粒重量接近最大时出现。灌浆期各个酶活性的平均值、最高值以及灌浆前期(花后 3~ 12 d)酶的活性与平均灌浆速率、最大灌浆速率、粒重及谷粒充实率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 ,尤以 Q-酶的相关值最大。籼 /粳杂交稻组合籽粒中酶的活性的高低与其亲本有关。在抽穗期通过剪叶、疏花或施用氮素等调节灌浆初期的源库关系或植株体内的营养水平 ,能增加或降低籽粒中特别是弱势粒中酶的活性。这些结果表明 :上述 3个酶尤其是 Q-酶对籽粒灌浆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在育种上注意选择籽粒中酶活性高的亲本 ,可望培育出籽粒充实好的品种或杂种后代 ;通过栽培等措施提高灌浆前期籽粒中酶的活性 ,可提高结实率和粒重。
引用
收藏
页码:157 / 164
页数:8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