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褐斑患者皮损区微生态改变的探讨

被引:18
作者
万苗坚
赵广
蔡瑞康
张其亮
文海泉
机构
[1] 北京空军总医院皮肤科
[2] 湖南医科大学附二院皮肤科
[3] 广州中山医科大学附三院皮肤科
关键词
黄褐斑,微生态,生态平衡;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58.4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应用定量、定位和定性的方法对106例黄褐斑病人皮损区进行微生态学研究,将结果与55例健康人面部菌群进行比较,并用不同温度培养其它产色素微球菌。结果显示:黄褐斑皮损区过路菌与正常人比较改变明显,产色素的微球菌及革兰氏阴性杆菌数量增加18×103(cm2),分离率高(79.25%~92.45%),与健康人相比差异显著(P<0.001),适当的温度促进微球菌产生色素,并增加菌量。提示黄褐斑皮损处微生态改变与本病的发生有明显相关性。
引用
收藏
页码:8 / 11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黄褐斑生态治疗和菌群改变的研究 [J].
熊德鑫,祝小枫,盛志勇,张士涛 .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1995, (02) :70-71+128
[2]  
微生态学[M]. 大连出版社 , 康 白主编, 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