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丘陵区封禁对侵蚀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4
作者
戴全厚
薛萐
刘国彬
勃海峰
张健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封禁; 侵蚀土壤; 微生物生物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4.36 [土壤微生物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用时空互代法,以典型侵蚀环境纸坊沟流域不同封禁年限的狼牙刺群落和杂灌群落为研究对象,选取放牧地和天然次生林为参照,分析了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呼吸强度、代谢商及理化性质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封禁后土壤理化性质明显改善;微生物生物量随封禁年限的延长变化显著,阳坡随封禁年限增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逐渐增加,25 a后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较封禁前分别增加252%、161%和174%,但显著低于天然侧柏林,仅为其39.0%、41.8%和53.7%;阴坡封禁前10年微生物生物量迅速增加,随后增加幅度减缓,呈波动式缓慢上升趋势;封禁25 a后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分别增加108%、93%和102%,但明显低于天然杂灌丛群落和辽东栎林,仅为辽东栎林的54.4%、49.1%和40.1%。土壤呼吸强度在封禁5 a后增大明显,且随着年限增加逐渐上升,阳坡25 a时达到最大值,而阴坡15 a时达到最大值,随后开始有所下降,25 a后降至最低点,但仍显著高于放牧地,相同封禁年限的土壤呼吸强度阴坡明显高于阳坡。qCO2随着封禁进程逐渐降低,25 a后达到最低值。相关性分析显示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呼吸强度、qCO2与土壤养分和恢复年限相关性密切,达到显著(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
引用
收藏
页码:518 / 52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黄土丘陵区小流域土地利用和植被恢复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J].
巩杰 ;
陈利顶 ;
傅伯杰 ;
李延梅 ;
黄志霖 ;
黄奕龙 ;
彭鸿嘉 .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12) :2292-2296
[2]   不同放牧强度下人工草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含量 [J].
张蕴薇 ;
韩建国 ;
韩永伟 ;
牛忠联 .
草地学报, 2003, (04) :343-345+342
[3]   黄土沟壑区植被恢复过程中植物群落组成及结构变化 [J].
王国梁 ;
刘国彬 ;
刘芳 ;
侯喜禄 ;
周生路 .
生态学报, 2003, (12) :2550-2557
[4]   不同种植时间菜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变化特征 [J].
曹慧 ;
杨浩 ;
孙波 ;
赵其国 .
土壤, 2002, (04) :197-200
[5]   封禁管理对严重退化群落养分循环与能量的影响 [J].
谢锦升 ;
杨玉盛 ;
陈光水 ;
黄荣珍 ;
郑本暖 .
山地学报, 2002, (03) :325-330
[6]   蒙古高原草原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特征 [J].
李香真 ;
曲秋皓 .
土壤学报, 2002, (01) :91-98
[8]   不同放牧率对草原植物与土壤C、N、P含量的影响 [J].
李香真 ;
陈佐忠 .
草地学报, 1998, (02) :90-98
[9]   黄土高原沙棘、刺槐人工林对土壤的培肥效应及其模型 [J].
李瑞雪 ;
薛泉宏 ;
杨淑英 ;
冯立孝 ;
周旭升 .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 1998, (01) :15-22
[10]   土壤微生物量的测定方法:现状和展望 [J].
何振立 .
土壤学进展, 1994, 22 (04) :3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