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筋刺法结合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临床研究

被引:7
作者
相永梅 [1 ]
林杰 [2 ]
王健 [1 ]
郝长宏 [1 ]
侯志鹏 [1 ]
机构
[1] 沈阳军区总医院门诊针灸室
[2] 沈阳军区总医院门诊部
关键词
经筋刺法; 穴位注射; 痉挛性瘫痪;
D O I
10.13192/j.issn.1000-1719.2013.11.044
中图分类号
R246 [针灸疗法临床应用];
学科分类号
100512 ;
摘要
目的:探讨经筋刺法结合穴位注射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效果,为提高临床疗效提供参考。方法:将符合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共30例,采用经筋刺法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针刺法治疗。治疗组取鱼际、尺泽、通里、大陵、曲泽、血海、阴陵泉、照海、三阴交、太溪等穴,实施经筋刺法。针刺结束后,选取3~4个穴位,用维生素B12注射液进行穴位注射。每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运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来测定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通过Barthel指分级法来评定;参照《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生活状态标准》(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值、积分值进行评定。结论:经筋刺法结合穴位注射能够有效改善中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能够有效地减轻中风偏瘫痉挛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引用
收藏
页码:2203 / 2205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经筋刺法治疗中风偏瘫患者肢体痉挛状态60例临床观察 [J].
陈振虎 ;
庄礼兴 .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 27 (05) :478-481
[2]   穴位注射治疗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116例 [J].
李俊才 ;
王淑霞 ;
杜占申 ;
董晗丽 .
临床医学, 2000, (09) :32-33
[3]   经筋刺法对中风上肢痉挛状态病人肌电F波的影响 [J].
于学平 .
中医药学报, 2004, (02) :23-25
[4]  
穴位注射疗法临床大全[M]. 中国医药出版社 , 李镤主编, 1996
[5]  
中国针灸大全[M].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丁一丹等编写, 1992
[6]   穴位注射止痛三重效应探讨 [J].
侯湘 .
中国针灸, 2001, (02) :53-54
[7]   同型半胱氨酸与脑梗死关系的研究 [J].
张顺开 ;
泮光强 ;
胡永启 ;
易兴阳 ;
泮建豹 .
浙江临床医学, 2003, (06) :412-413
[8]   大脑瘫痪对小儿听觉诱发脑干反应的影响 [J].
崔荣庆 ;
魏雨农 ;
张瑞林 ;
李宏敏 .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1993, (04) :166-169
[9]   针灸学家石学敏教授学术经验 [J].
李力 .
上海针灸杂志, 1994, (02) :49-50
[10]   穴位注射的临床应用方法和效应特性 [J].
李锐 ;
阳仁达 .
中医药导报, 2007, (09) :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