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聂拉木地区中、下侏罗统化石碳酸盐岩微相研究及沉积环境分析

被引:9
作者
赵文金
万晓樵
机构
[1] 地层学及古生物学
关键词
化石碳酸盐岩,微相,西藏南部,侏罗纪;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1,P534.52 [];
学科分类号
070903 ;
摘要
西藏聂拉木地区早、中侏罗世碳酸盐岩分布广泛,岩石类型多,海相化石丰富。在结构成因分类基础上,将本区碳酸盐岩分为3个大类、12种化石碳酸盐岩微相类型,分析了每种微相的基本沉积条件和形成环境。根据微相的相邻和共生关系,建立了4个主要微相组合,解释了各种微相组合的沉积环境及其演化,建立了藏南早、中侏罗世的沉积模式。通过综合分析认为,该地区中、下侏罗统普普嘎组及聂聂雄拉组是大西洋型被动陆缘的产物。
引用
收藏
页码:34+36 / 4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侏罗纪菊石形态──特提斯喜马拉雅海的深度标志 [J].
阴家润,万晓樵 .
古生物学报, 1996, (06) :734-751
[2]   西藏聂拉木地区侏罗纪有孔虫 [J].
万晓樵 .
微体古生物学报, 1989, (02) :139-152+217
[3]  
化石碳酸盐岩微相[M]. 地质出版社 , 余素玉编著, 1989